聚力生态建设添新绿 深耕精细管护惠民生
我市持续推进“绿美兰州”建设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我市紧扣“绿满陇原”行动部署,扎实推进“绿美兰州”建设,在深化林长制引领作用、优化城市生态空间布局的基础上,持续推动城市公园绿化建设与精细管护协同发展,为更高品质的生态建设注入绿色动能。
机制创新 游园绿意铺满金城
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纳入林长制统筹推进,以林长制作为各级林长落实林草园林工作的有力抓手,推动“林园一体”建设,实现全域增绿。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废弃地等闲置空间,加快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建设——目前全市城市绿地面积达8744.34公顷,绿地率40.76%、绿化覆盖率42.09%,4处口袋公园建设已纳入城市更新行动方案。“十四五”以来,全市新增改造城市绿地389.1公顷,新建改建小游园、口袋公园56座(含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城市绿地更新中,累计栽植行道树等大乔木1.91万株、小乔木与彩叶树及花灌木7.72万株、各类小灌木214.28万株,铺设草坪花卉33.41万平方米。同时,市级财政专项投入5300万元,高效支持各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精细管护 提升服务品质内涵
完成城市公园资源普查,编制《兰州市城市公园名录》,明确每座公园的面积、功能、管护主体等信息。当前,全市共有城市公园198座(其中综合公园14座、社区公园6座、专类公园11座、小游园167座),另有乡村公园180座;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12平方米,公园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5.6%。深入开展“绿线守护行动”,对城市公园绿线界桩、公示牌实施“三查三改”(查位置准确性、查内容完整性、查破损情况),实行城市园林绿化闭环管理模式;4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从办公室走向绿地广场、公园小区,常态化检查指导绿地精细化管护。树立“全时段、全空间、全参与”理念,动态调整公园开闭园时间,力争“早开园、晚闭园”,延长服务周期;建立社区共管机制,吸纳社区代表参与公园管理,联动公益机构组织文化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园共建共治。两年来,共收集反馈枯枝死树、绿地斑秃、病虫害防治、服务设施损坏、绿地环境卫生等问题3297件,均逐一督促整改,结案率达91.54%。此外,持续做好城市公园绿地日常保洁(日产日清),规范管理养护,打造“一园一品”特色景观。
古树保护 传承城市绿色文脉
对古树名木实行“一树一策”精细化管理,现存古树名木16871株,其中单株古树名木482株、古树群5处(共16389株),分布在28个乡镇(76个村)、29个街道(44个社区),隶属18科24属29种。编制发布《兰州市古树名木巡查实施方案》,完善全市古树名木管理举措,在省内率先建立古树名木分级保护巡查制度。自2020年以来,通过支撑加固、树洞清腐、病虫害治理等措施,复壮抢救古树名木66株;颁布地方标准《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标准》(DB62/T3209-2021),并建立古树保护专家库。通过“法院监督+行政履职+公众参与”保护闭环模式,实现“单株全挂牌、群组全监测、数据全入库”的精细化管理,让每一株古树名木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得到充分彰显,为城市留住更多绿色记忆。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吕胜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6月18日兰州创新推出“有喜事来种树”义务植树活动 构建全民生态建设新范式
- 2025年06月11日增绿添彩 织就层次分明的生态绿网 兰州市城关区携“绿”而行书写生态建设新答卷
- 2025年06月10日兰州市城关区:携“绿”而行 书写生态建设新答卷
- 2025年06月05日兰州新区:生态建设发展质效“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