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何海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既是提升其法治观念与法律素养的核心路径,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法院应立足司法职能,积极协同各方力量,从多维度精准发力,助力青少年牢固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理念,护航其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
完善教育体系,融入日常教学。法治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是确保其取得实效的根本前提。法院应依托丰富的审判实践经验,为教育部门编写法治教材提供强有力的案例支撑与专业指导,助力法治教育全面融入日常教学,推动其成为中小学及高校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构建覆盖各学段的连贯法治教育链条。教材编写需结合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认知规律,选取与青少年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法律知识,帮助青少年直观理解法律的内涵、价值与实践应用。在协助学校推进法治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时,既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法治内容,也要通过组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活动,引导青少年从单纯“知法”向深度“懂法”转变,切实体会法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关键作用,培养其运用法律思维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实效。法院应充分发挥司法实践优势,以实践化、年轻化、趣味化形式全面激发法治教育活力。定期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青少年走进法院、参观诉讼服务中心,直观了解立案、信访流程;精心组织模拟法庭活动,由经验丰富的法官全程指导,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入掌握司法流程,真切感受法律的威严与公正。同时,联合学校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情景剧表演、法治主题演讲比赛等多元活动,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践体验,有效激发青少年主动学法的热情。此外,要借助新媒体技术拓展教育边界,依托法院官方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以动漫、微短剧、科普短视频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普法内容。聚焦热点法律话题,用生动画面、简洁语言、趣味形式传递法治理念,打破时空限制、扩大教育覆盖面,让青少年在轻松氛围中主动关注、学习法律知识,深化对法律的认知与理解。
强化多方协作,凝聚教育合力。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构建“学校主导、家庭协同、社会支持”的全方位协同机制。法院要主动担当,与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建立紧密联动机制,严格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或辅导员,定期入校开展法治讲座、案例剖析会、法律知识小课堂等活动。同时,联合社区开展“法律进家庭”活动,通过举办家长课堂,邀请法律专家为家长讲解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知识。发放家庭普法手册,普及家庭法律常识。组织亲子法治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在法律学习中的互动,引导家长履行法治启蒙职责,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明辨是非、遵守规则。此外,法院要联合社会组织、企业等共建法治教育基地,为青少年提供常态化、专业化的普法学习场所;支持媒体宣传法治教育典型经验与优秀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良好氛围,共同为青少年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法治教育环境。
聚焦重点问题,筑牢法律防线。青少年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精准教育尤为重要。法院要全面梳理审判工作中发现的网络诈骗、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重点领域问题,联合教育部门、专业法律机构共同设计专题法治课程。通过深入剖析典型案例、详细讲解法律条文,明确法律底线,强化青少年的法律敬畏之心,引导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知晓如何通过报警、诉讼、调解等合法途径寻求帮助,切实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对于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法院要充分发挥少年法庭的专业职能,联合心理机构、社区、学校等多方力量,采用“法治引导+心理疏导”的综合帮扶模式,助力他们重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为康乐县人民法院院长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6月03日【理论】良法善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 2025年05月13日【理论】以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高校治理
- 2025年04月11日【理论】提升行政执法质量效能
- 2025年01月24日【理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