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无言,绿洲有声。

当光伏板组成的“铜奔马”在九墩滩的黄沙之上跃然而出,当青土湖的碧波再次映照天际,武威——这座河西走廊的咽喉之城,正以倔强的绿色,回应着风沙的侵袭。

《绿水青山中国答卷》第十五集《叠翠祁连 绿染武威》带您走进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生态逆袭,见证武威如何以坚韧为笔、以科学为墨,在荒漠中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当代楷模:八步沙上写就绿色传奇

“出门八步就是沙”——这是古浪县八步沙曾经的写照。1981年,八步沙周边村庄六个老汉以联户承包的形式组建了八步沙集体林场,开始了治沙造林。第一代治沙人张润元在风沙中种下希望;第二代治沙人接过铁锹,持续固沙造林;第三代治沙人实现了八步沙“沙海”变“花海”的华丽蝶变。

40多年来,三代人完成治沙造林32.35万亩,封沙育林草44.93万亩,八步沙从风沙肆虐变为瀚海绿洲,三代治沙人成为屹立于风沙中的绿色脊梁。
青土湖重生:从干涸到碧波的生态奇迹

青土湖,曾因缺乏上游河流的补给,再加上气候与人为因素双重影响,于1959年完全干涸,对武威及周边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007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启动,通过节水滴灌、生态输水、固沙造林等一系列措施,湖面逐渐恢复。

如今,青土湖水域面积已达27.65平方公里,形成旱区湿地127平方公里,成为水鸟栖息的家园。无人机飞播造林、节水农业推广等多项创新技术的应用,让青土湖不仅重现碧波,更成为阻挡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合拢的桥头堡。
南山植树:全民携手筑起祁连屏障

在武威凉州区南部,天梯山林场正通过“人工促进、自然为主”的模式,推动祁连山浅山区生态修复。“我在南山有棵树”的倡议掀起全民植树热潮,30多万株树苗在此扎根。

随着武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雪豹、水鸟等种群频繁出没低海拔的保护区腹地,标志着武威整个生态系统正在发生深刻蜕变,这背后是食物链的完整复苏,见证着从林木葱郁到水系清澜的绿色奇迹。

武威人以精卫之诚、科技之力、自然之道,在荒漠中开辟出一条新时代的绿色丝路,为全球干旱区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今天的武威,高原的风依旧凛冽,但吹过来的不再是漫天沙尘,而是青草的味道。《绿水青山中国答卷》第十五集《叠翠祁连 绿染武威》将于9月6日18:20档登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敬请关注!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6月16日【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武威市古浪县丰富居家养老服务类型 让老年人精神生活更多彩
- 2025年05月20日【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武威凉州区红水村村民王天昌夫妇及儿子儿媳在沙漠持续造林——一家人种出万亩绿
- 2025年04月27日新时代河西走廊万千气象 | 甘肃武威:优化营商环境 释放发展动能
- 2025年04月10日【中央媒体看甘肃】秸秆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