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奋楫扬帆风正劲——甘肃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

 2025/09/10/ 08:1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张富贵

奋楫扬帆风正劲

——甘肃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协同推进综合交通和临空产业发展,为甘肃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富贵

  改革,伟大时代的勇毅之举,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系统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视察,作出“要以更大勇气和决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指示,为甘肃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殷殷嘱托,厚望如山。一年来,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坚定改革信心、勇担改革使命、增强改革定力,全方位推进各项改革部署落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方向

  当前,甘肃正处在加快发展、追赶进位的关键时期。

  新征程上,靠什么来汇聚起推进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深化改革,根本动力也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给出明确答案。

  省委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省委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结合甘肃实际统筹谋划各领域改革。

  我省全面把握在全国大局中的功能定位,围绕打造“七地一屏一通道”,系统谋划了一批具有牵引性、标志性、集成性的重大改革举措,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路径指引。

  省委对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推动各级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以观念“破冰”带动改革“破局”。

  一系列举措紧锣密鼓,科学规划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形成了我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

  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全省阶段性改革目标和7个分领域改革目标,围绕12个重点领域谋划部署了47个方面的改革任务。

  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甘肃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的决定》,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行专章部署。

  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甘肃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25—2029年)》,提出339项改革任务、920条改革举措,明确了今后五年我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改革潮起,击鼓催征。

  省委深改委从省级层面加强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各级改革机构牵头抓总作用,有序展开、压茬推进各项改革任务:

  紧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化民主和法治体制改革,紧扣建设文化强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扣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扣建设美丽甘肃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扣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甘肃深化维护安全体制改革,紧扣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一项项破立并举的改革部署,为我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前行的方向。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地区生产总值6468.8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连续14个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甘肃经济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甘肃经济何以高开高走、韧性十足,效速兼优、量质齐升?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甘肃牢牢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坚持用改革精神、创新举措解决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经济在攻坚克难中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一秒钟内,算力服务直通长三角、京津冀,实现海量数据跨区域高效处理。

  甘肃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改革精神、市场理念、开放意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省经济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此外,我省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布局新型储能、重离子装备、生物医药等新产业新赛道,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加快构建体现甘肃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入推进“四强”行动。

  纵深推进强科技行动,加快建设创新型甘肃。

  近年来,甘肃创新脚步稳重而坚定。在体制机制上,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对产业科技创新任务实施揭榜挂帅;在创新布局上,疏通创新链和产业链间的卡点堵点,聚焦增强“兰白两区”创新极核功能,开展研产融合科技攻关赋能计划……一系列不断完善的政策,有效激发了科技创新动力活力。

  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甘肃工业企业坚定向“新”而行,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深入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不断迈向高端,工业在甘肃经济中所发挥的“基本盘”作用愈发沉稳。

  加力推进强县域行动,提升县域现代化水平。

  全省各县(市、区)系统推进园区深化改革,引导县域产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以“甘味”品牌建设为抓手,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全链条集群式发展,培育了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和旅游名县。

  深入推进强省会行动,打造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中央在兰单位、省直各部门、各有关方面积极投入强省会行动,全力支持兰州加快产业转型、创新驱动、开放增势、城市提能、县域振兴。上半年,兰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量稳居各市州首位。

  ——“两重”“两新”激发内需潜力。

  5月8日,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陇电入鲁)竣工投产。

  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三大高速新通道”项目加快建设、中川机场T3航站楼顺利实现专场投运……我省建立“两重”工作推进机制,完善重大项目领导包抓机制,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有力支撑了甘肃经济向上向好发展。

  年初,国家“两新”政策新部署公布后,我省精准对接市场需求,顺应人民群众期待,推出的各项创新性政策举措,促进消费回暖步伐加快。

  ——深化国企改革。

  走进甘肃德福新材料公司铜箔生产车间,全自动设备高效运转,广泛应用于新能源领域的铜箔源源不断下线。

  这家企业是白银有色集团“牵手”民营企业江西九江德福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立的。借助这一合作,白银有色集团不仅将原料优势转化成了产品优势,还在拓展高端制造业和新能源配套产业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甘肃全力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持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让国资国企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深入推进财税金融领域改革。

  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长效机制,探索“财政+金融”融资模式,健全金融工作分析调度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激励约束机制,推出“电费e贷”“光伏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推动银行机构落实收费减免政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离不开精准有力的调度。我省建立经济运行季度分析调度机制,落实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推动全省经济稳步回升。

  随着一系列改革举措持续深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走上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增添活力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今年4月2日上午,一架满载的国际货运包机从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起飞,前往乌兹别克斯坦,标志着“兰州至塔什干”全货机航线顺利恢复运行。

  9天后,在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中吉乌—阿”铁公联运国际班列满载着日用百货、纺织品、机械配件等货物,从兰州启程,开往阿富汗海拉顿。

  繁忙的跨境运输,是甘肃扩大开放的生动注脚。

  常态化运营图定班列、健全兰洽会文博会等节会对外合作机制、出台支持外经外贸企业稳定发展措施……甘肃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建好用好陆上通道、繁荣空中通道、畅联网上通道,促进了资源要素高效集聚,外向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今年7月,第三十一届兰洽会如期举办,签约合同项目1181个,签约总额6500.8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我省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推行省级领导分片包抓工作机制,拓展招商模式,大力引进和培育壮大了一批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上半年,全省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到4521.1亿元,甘肃正成为海内外客商投资的热土。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保障。

  我省强化数字政府建设和政务服务改革,完善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大数据体系,推动21件“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上线运行,政务服务事项可办率达100%。

  锚定“西部领先、全国靠前”目标,我省纵深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构建优化营商环境“1+10+N”政策体系,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

  坚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甘肃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为经济发展不断拓展新空间。

  为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保障

  5月22日,省“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着眼改革发展大局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为五年规划制定明确方向。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十五五”规划,是发展蓝图,也是“含量更高、味道更浓”的改革答卷。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

  我省从深入推进组织“五大工程”到深入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从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到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从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到持续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成立省委社会工作部、成立省委科技委员会、深化交通运输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持续深化机构改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一年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不断调动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改革任务落实见效。

  此外,我省制定《甘肃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作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决定》,组织开展黄河保护“一法一条例”、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条例等实施情况执法检查……法治利剑披荆斩棘,有力确保改革落实。

  健全完善“府院联动”“府检联动”工作机制,开展公正司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着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法治体系全面提升。

  着眼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加力深化民主法制领域改革,省人大聚焦招商引资和强县域行动开展“双千”行动。持续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完善省政协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等工作机制;大统战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

  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省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法治之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劈波斩浪、奋楫前行。

  为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保驾护航

  一年来,我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常年保持在80%以上。

  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效运行“一键申报”机制,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倾情倾力推动灾后重建。以系统性改革为抓手,科学优质高效安全推进灾后重建。积石山灾后恢复重建将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榆中山洪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扎实有序推进。

  用心用情推进结对关爱。完善社会组织动员机制,设立“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专项基金,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结对关爱活动,全社会爱心建设氛围日益浓厚。今年以来,干部走访探视39.3万人次,办实事近7万件。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制定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若干措施》,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20.5万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13.8万人。

  文化体制改革成果丰硕、生态领域改革深入推进。

  …………

  一项项改革举措,一件件民生实事,切实回应了群众最迫切的期盼,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平安是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愿望,稳定是高质量发展最基本的前提。

  近年来,全省各地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提升治理效能,陇南市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兰州市“小兰帮办”等基层治理模式,在“枫桥经验”的本土化创新实践中开辟出新路径。

  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甘肃的决定》,推动全领域、全周期、全要素维护安全稳定。

  深化改革不停顿,扩大开放不止步。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壮阔实践中,甘肃广大干部群众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高举改革开放旗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