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知识产权持续赋能产业发展
每日甘肃网9月11日讯 据金昌日报报道(记者文星乃)近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连续四年在省政府考核中获评A类等次,多项核心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我市通过政策筑基、质量提升、转化赋能、协同保护等一系列举措,以知识产权持续赋能产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我市先后出台了《金昌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实施意见(2021-2035年)》《金昌市发明专利提质倍增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10余项政策文件,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提供全链条制度保障。在政策激励下,全市2个集体、7名个人荣获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表彰,知识产权工作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持续增强。今年4月,永昌胡萝卜与东湾绿萝卜一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不仅实现金昌市地理标志产品零的突破,更成为知识产权赋能特色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我市在全省率先发力,重点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推动创新成果向高价值知识产权转化。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805件,高价值发明专利298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6.89件,位居全省第三;国际专利申请10件、授权2件,知识产权国际化布局逐步加快。商标品牌培育成果显著,金川集团“金驼”商标入选首批甘肃省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全市有效注册商标达3541件、国际商标18件“金昌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
我市印发实施《金昌市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指导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项目,累计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甘肃省专利奖24项,成功认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优势企业5家;同时,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帮助企业通过19件专利质押获得融资902万元,争取贴息补助16.9万元,还促成全市首单专利保险业务落地。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领域,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完成存量专利盘活入库100%,已实现5件专利转化,为产学研融合打通“最后一公里”。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直接关系创新主体的信心与动力。面对机构改革后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我市主动破局,与甘肃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署《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同时联合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建立“行政+司法”联动机制,并在金川集团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提供“点对点”精准服务。累计核查非正常专利申请318件、撤回率100%,查办商标侵权案件18件、罚没金额44.61万元,3个案例入选全省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其中生产销售假冒“五粮液、茅台”白酒案被列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挂牌督办案件,形成有力震慑,为创新发展筑牢“防护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9月10日金昌市金川区精准施策助高校毕业生扎根镍都
- 2025年09月10日【图片新闻】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天生炕村马铃薯迎来采收季
- 2025年09月08日全国科普月金昌主场活动启动
- 2025年09月08日让金昌故事传向世界——“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上海专场活动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