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剪影 传承初心
——记“临洮工匠”毛艳红的剪纸人生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米莹莹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手指翻飞间,纷繁图样渐次浮现——这是临洮剪纸传承人毛艳红的日常。从普通民间艺人到“临洮工匠”,三十余年岁月里,她以剪为笔、以纸为卷,让非遗剪纸从濒临失传的民间手艺走向国际舞台。
1991年,毛艳红从西北师范大学毕业,面对临洮剪纸技艺濒临失传的困境,毅然放弃安稳的“铁饭碗”,选择与剪刀红纸为伴。“剪纸不仅是指尖技艺,更是陇原大地的文化密码”,她深知这份传承的重量。2017年,她牵头成立剪纸工作室,带领20多位农村妇女,走访村落、收集老谱,将口传心授的脱稿剪纸技法整理成系统口诀。“折叠纸张要正,下刀行剪要稳,正如做人要‘廉如莲、正似剪’。”她不仅传技,更传德。
她始终坚持“剪刀要跟上时代,否则技艺便成了无源之水”。在传统花鸟山水题材之外,她将视野投向乡村振兴、廉政文化等时代主题,用剪纸语言记录社会变迁、传递时代强音。她还创新融合马家窑彩陶纹饰、洮砚雕刻技艺等本土文化元素,创作出以《美丽乡村》为代表的一系列新题材作品。让剪纸艺术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生动讲述当代故事,焕发新的生命力。
从乡村窗台到甘肃美术馆,从中国非遗博览会到国际文化交流舞台,毛艳红的剪纸作品真正实现了从洮河之畔到世界舞台的跨越。2019年,在韩国首尔的中韩剪纸交流活动现场,外国友人惊叹于她用一把剪刀剪出56个民族服饰纹样。她说:“那一刻我明白,工匠手中的技艺,是文化自信的载体。”
如今,已获“市级非遗传承人”“临洮工匠”“乡村工匠”等多项荣誉的毛艳红,依然奔波在教学一线。她走进20多所学校,让3000多名孩子触摸传统文化温度,组建“爱心妈妈”团队,为留守儿童剪窗花、送温暖。2024年,“临洮工匠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她说:“我的使命,就是让技艺和热情传递下去”。
这位基层工匠用一把剪刀、一方红纸,诠释了真正的工匠精神——不仅在技艺上精益求精,更在文化传承中坚守初心、在时代浪潮中勇于创新。“一剪一刻一世界,巧手之间天地宽。”毛艳红仍在剪,每一刀下去,都是她对这片土地最深情的告白,也是对非遗剪纸未来最坚定的信念。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6月23日从手艺到守艺 “临洮工匠”慢工细活里的生命哲学
- 2025年05月22日西北四省(区)文物保护工匠技能竞赛在兰开幕
- 2025年05月17日【奔流·长图】守护丝路遗产 锻造大国工匠
- 2025年05月17日2025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技能竞赛暨甘肃省第一届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5月21日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