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2025质量甘肃行】千年药乡陇西以“质”为笔 绘就中医药产业新“芪”迹

 2025/09/15/ 21:45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于 帅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于 帅

  黄土高原的沟壑间,陇西药香已萦绕千年。作为“中国黄芪之乡”“天下药仓”,这座古城不仅是西北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更在新时代奏响了中医药产业全链提质的奋进曲。9月15日,“质量强省 富民兴陇——2025年主流媒体‘质量甘肃行’”采访团走进陇西,探寻当地以质量为基、推动中医药产业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

采访团成员合影。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吴承启 摄

  以质筑基:全链管控撑起百亿产业

  “陇西中医药产业能有今天的规模,靠的是从田间到市场的每一环都守住‘质量’二字。”随行的陇西县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当地锚定“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核心区”目标,构建起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智能仓储、专业交易、常态检测、品牌发展的全链条体系。

  在标准建设层面,聚焦道地药材品质提升,专门制定黄芪、党参等28个中药材种植加工地方标准,从种子选育、田间管理到采收加工,为药材从田间生长到初加工的全流程划定清晰“质量红线”,让每一株道地药材的培育都有标可依、有规可循。

  主体培育上,陇西着力壮大优质产业力量,培育省级产地加工龙头企业8家,推动5家企业纳入首批中药材GAP(良好农业规范)示范项目,通过龙头引领、示范带动,引导更多经营主体规范生产。凭借对质量的严苛把控,陇西成功获评“无硫加工、无农残超标、无重金属超标、全程可追溯”的“三无一全”基地示范县,从源头夯实产业质量根基,让“陇西药材”的品质底色更加鲜明。

  与此同时,陇西还积极搭建服务平台为产业赋能,依托定西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平台,累计服务市场主体849家,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标准咨询、技术指导等全流程服务,解决企业在质量提升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技术动能。

  2024年,陇西县中医药产业总产值达381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强县支柱产业。种植端,55万亩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筑牢源头根基;加工端,31家龙头企业引领、52家规模企业协同,年加工转化中药材35万吨,开发出65个国药准字号产品与26个健字号、食字号产品;仓储交易端,35家千吨级物流企业年周转药材200万吨,23处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近200亿元,“南药北储、东药西藏”的格局已然成型。

  “我们不仅要让药材种得好、卖得出,更要加工得精、品质过硬。”工作人员说,正是这种对“全链质量”的坚守,让陇西中医药产业在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以质赋能:企业擦亮 “陇药” 名片

  走进甘肃之骄制药有限公司的红芪口服液智能化生产车间,机械臂精准作业,全自动生产线以每分钟400支的速度高效运转,显示屏上“在线质检合格率100%”的字样格外醒目。“这是我们2024年底引进的楚天科技洗、烘、灌封联动设备,现在日产能达到15万支,比之前提升了近三成。”甘肃之骄制药技术负责人指着生产线,向采访团详细介绍。

甘肃之骄制药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相关产品。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张春燕 摄

  作为陇西中医药企业的代表,甘肃之骄制药自2002年成立以来,便将“质量”刻进了发展基因。其核心产品红芪口服液,不仅是全国独家品种,更入选甘肃陇药大品种,单这一款产品的销售额就占公司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能成为‘拳头产品’,靠的不是运气,是从源头到生产的层层把控。”技术负责人坦言。

甘肃之骄制药有限公司内展出的独家明星产品“红芪口服液”。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婧 摄

  在源头管控上,公司与当地农户签订合作协议,按照道地药材种植标准指导农户种植,在生产环节,企业严格遵循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从药材提取、制剂配制到成品包装,每一道工序都设置了质量检测节点。为了持续提升质量,企业还主动对标高标准:2025年不仅申报了陇西县人民政府质量奖,还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同时联合兰州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开展科研合作。

  以质提效:全链升级引领品牌发展

  陇西的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止于单个企业的突破,更在于全产业链的系统性提升。加工环节,“一主两副”产业园区布局落地,年加工产值近百亿元;质量监测环节,建成覆盖县、乡、村及经营主体的“三层一级”追溯体系,县内中药材检验机构5家,设立省级检验研究院分院,甘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成为全省唯一获CMA与CNAS双认证的第三方机构,填补行业空白。

  品牌影响力也在持续扩大。“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获原产地标记与地理标志保护,培育“甘味”企业品牌5家、全国独家准字号药品各1个,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成功注册中医药产品商标262件,取得发明专利38件,“陇西白条党参”“陇西黄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使用企业39户。连续六届承办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让陇西成为展示陇药实力、推动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西部药都”的金字招牌愈发响亮。

  以质为基:让千年药香飘向更远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质量强县战略,支持像之骄制药这样的企业加大研发创新和智能化改造力度,推进GAP示范建设与全程可追溯管理,让陇西中医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陇西县副县长朱耀武表示,目标是打造全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示范县,让千年药乡的药香飘得更远、更浓。

甘肃之骄制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生产线。(企业供图)

  采访结束时,甘肃之骄制药的生产车间里,新一批红芪口服液正通过质检、装箱,即将发往全国各地。从田间的一株株红芪,到车间里的一支支口服液,再到市场上的一个个“陇药”品牌,陇西正以质量为笔,书写着中医药产业的新“芪”迹。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