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铜钱镇:“链”上党建,串起产业发展“聚能环”
陇南日报通讯员 陈佳
初秋时节,暑气渐散。走进康县铜钱镇康县云岭农产品加工中心,只见工人们正忙碌地穿梭在生产线上,熟练地分拣、包装羊肚菌、黑木耳、土蜂蜜等,这些农产品将发往全国各地。
“我们中心加工的这些产品全部来自铜钱的田间地头,品质特别好,尤其是这两年在村集体的引导和指导下,农作物进行了科学和统一种植养殖,规模大大提升,我们加工中心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可是香饽饽呢。”加工中心负责人冯丽一边忙着指导工人们生产一边笑着说。
铜钱镇生态环境优越,生物资源种类繁多,茶叶、食用菌、蜂蜜等传统特色产业十分丰富,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农产品单打独斗、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问题制约着农业产业的发展。
如何破局?以党建领航带动产业富民,是铜钱镇近年来产业蓬勃发展的关键路径。
铜钱镇提出“猪上山、鱼下河、菌进林”产业发展思路,按照“支部引领、村办企业、大户经营、五五分成”的产业发展模式,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创新入股分红、技术指导、信息共享等多种方式,全力带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我们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建立了‘茶叶产业+五产一体生态农场’和‘粮食产业+青冈香菇双百产业基地’,打造了‘千亩老黄豆示范基地’和‘千亩樱桃产业观光带’等,同时,还成立了农产品加工中心,延伸产业链,着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铜钱镇党委书记李强说。
发展壮大特色富民产业,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必然选择。而成立农产品加工中心则是铜钱镇破解“增产不增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2024年由铜钱坝村集体注资40万元建设的康县云岭农产品加工中心正式运营,中心以“一根红线串起全域资源”的原则,充分发挥“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的优势,与全镇13个行政村签订收购协议,并以党支部为引领、村集体为纽带,通过企业为支部派单、支部向农户下单的方式统销统购全镇农特产品,构建起“统一收购、标准加工、品牌销售”的全链条体系,让散落在各村的“土特产”变身市场“香饽饽”。
“如今,中心已辐射带动3000余户农户,提供10个长期岗位,户均增收1000余元,村集体创收5.2万元。通过订单农业、技术培训、保底收购等举措,将农产品附加值提升30%以上。”冯丽说。
农产品做得好,更要卖得出。
面对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难题,铜钱镇创新打造“一中心五基地”电商直播矩阵,以“电商直播”为突破口,整合农业、电商、文旅等多方资源,构建起“常态化直播+精准化运营”双轮驱动机制,引导农户从“会种地”向“会卖货”转型。
“我们积极邀请网红达人走进田间车间,同时也让政府工作人员走进镜头,用‘政府背书+实地展示’的方式,将农产品生长、加工的全过程呈现在消费者眼前,让品质看得见、口碑传得开。”李强说。
据了解,2025年以来,铜钱镇累计开展助农带货网络直播1000余场,观看人数达13.5万人次,各电商平台线上线下共销售22000多单,销售额高达1100万余元。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9月15日康县豆坝镇首批6万斤地栽木耳远销山东
- 2025年08月19日康县:项目建设火力全开 高质量发展加力提速
- 2025年07月30日康县:青山育“瑰宝” 产业铺富路
- 2025年07月25日康县:生态山珍乘“甘味”东风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