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曹旭 陈德政 石磊
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河西走廊的绿洲之上,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敦煌种业”)从戈壁绿洲的耕耘起步,用三十余年光阴铸就了我国西北种业的标杆型企业,更以“敦煌飞天”牌系列种子与硬核科创实力,为质量强省建设注入农业动能。9月17日,“质量强省 富民兴陇——2025年主流媒体‘质量甘肃行’”主题采访团一行走进敦煌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一同探寻这家企业的成长轨迹与质量密码。
科创赋能育种:智能绿色的品质革命
1998年,依托河西走廊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敦煌种业在酒泉市正式组建。老一辈种业人踏遍戈壁绿洲选种育种,在盐碱地试种,在风沙中培育,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希望,播下了西北现代种业的“第一粒种子”。从最初的粮食作物种子繁育到涵盖蔬菜、花卉、牧草等多品类布局,从单一区域经营到全国布局、海外拓展,这家企业的发展始终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同频共振。

园区内的锅炉。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曹旭 摄
走进敦煌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的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台巨型的锅炉,锅炉燃烧的玉米芯,通过智能化控制,最大程度保证种子的活力。站在脱粒车间门口,巨大的机械映入眼帘,机械脱粒代替人工脱粒,极大程度减少了人工活动。

脱粒车间。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曹旭 摄
在品种选育方面,敦煌种业建立了6个规范化测试站和73个生态试验点,形成了从自交系选育、杂交组配、多点测试到审定推广的全流程研发体系。2024年,公司共有54个新品种参与国家和省级审定试验,其中4个品种通过甘肃省审定,4个品种通过国家初审。此外,公司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植物新品种权27项,累计获得植物新品种权授权80件,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2022年,公司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精选车间内工人井然有序地工作。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陈德政 摄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育种全程。敦煌种业的节水型玉米品种培育项目,结合河西走廊滴灌技术,实现亩均节水30%以上,配套的绿色栽培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25%,用技术创新破解了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难题。这种“既要高产也要生态”的发展模式,正是敦煌种业对质量强省理念的生动践行。

剪碎机。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曹旭 摄
锚定未来:构建种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圈
如今的敦煌种业,已形成涵盖育种、繁育、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格局,产品远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西北种业发展的“稳定器”。

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控总监易锐接受采访。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曹旭 摄
作为酒钢集团农业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种业将以市场为导向,以品质为根本,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综合实力。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强化育种技术创新,加快突破性品种选育,推动“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做强种子产业,做优食品加工,拓展高附加值产品线;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在长期质量管理中,公司坚持‘种子为先,质量第一’,加强质量过程管控,通过各类产品与质量认证,深耕质量发展;下一步,公司将聚焦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大质量管控力度,提高质量品牌意识,推动东方农业发展。”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控总监易锐如是说。
从河西走廊到东北黑土地,从国内市场到国际舞台,敦煌种业正以坚实的步伐、创新的精神、开放的姿态,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采访团成员合影。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陈德政 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9月17日【2025质量甘肃行】酒泉奥凯种机:以匠心守质量 以创新铸“陇字号”种业装备标杆
- 2025年09月17日【2025质量甘肃行】金川集团:以质量为钥,启强企强链新局
- 2025年09月08日【专题】质量强省 富民兴陇 2025年主流媒体“质量甘肃行”主题采访活动
- 2025年09月17日【2025质量甘肃行】“陇字号”认证下的白银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