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张掖:祁连山秋收其实 黑河岸岁物丰成

 2025/09/18/ 15:58 来源:张掖日报 记者 岳永舜

张掖:祁连山秋收其实 黑河岸岁物丰成

  记者 岳永舜

  金秋时节,祁连山北麓黑河两岸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张掖作为甘肃省重要的农业产区,近年来以科技为引领,以产业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各县区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多元发展、百花齐放的农业新格局,一幅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丰收图景正在河西走廊徐徐展开。

  在甘州区碱滩镇普家庄村千亩玉米制种基地,一场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现场演示悄然举行。全省制种玉米收获机熟化样机投放及现场演示培训活动吸引全省农业部门负责人、农机专家和种植大户的广泛关注。18台自走式制种玉米收获机隆隆作响,在广袤的金色田野中展现出“钢铁巨兽”的威力,这些装备先进技术的收获机完美演示了低损摘穗、减损输送、强力排杂与快速清种等关键作业环节。红色“巨明”收获机在分合禾器的引导下,将一排排挺拔的玉米秆吞入腹中,瞬间完成摘穗、秸秆粉碎还田和玉米棒收集的全过程。完整的玉米棒如流水般“哗哗”倾入运输车舱,身后留下的平整土地弥漫着丰收的谷香。这些新型收获机单机日收获面积66至96亩,效率提升15至20倍,作业成本降低50%,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张掖市作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正通过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推广应用,巩固和提升其在种业领域的领先地位。

  民乐县充分发挥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党建共同体的“统联协调”作用,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开展马铃薯、高原夏菜、中药材等特色作物的标准化种植。党建共同体的建立,打破了以往农户分散经营的局限,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红利。目前,民乐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9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5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高原夏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农作物制(繁)种面积达15万亩。这种“党建+产业”的发展模式,不仅创新了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也实现了群众收益增长和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为寒旱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享有“辣椒之乡”美誉的高台县,种植辣椒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该县精心打造万亩辣椒农业标准化基地,建成辣椒万亩种植镇3个、千亩村15个。今年全县辣椒种植面积6万多亩,预计产量3.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4.5亿元。辣椒产业已成为该县助农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与此同时,高台县抢抓政策机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坚持玉米制种和瓜菜花卉等特色作物制种双向发力,在巩固提升玉米制种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以瓜菜、花卉为主的非主要农作物制种产业,构建了以玉米制种为主导,蔬菜、瓜类、花卉等为支撑的“1+3+N”种子产业体系。今年,全县非主要农作物制种实际面积11.1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6.8%,受益农户3.46万户、10.28万人,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企业24家,较2015年增加12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高台县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先后培育出“高台辣椒”“高台制种”等地理标志产品,使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

  临泽县另辟蹊径,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产业,建成古寨富锶螃蟹、白寨望水轩冷水鱼、化音磨沟冷水鱼等特色水产养殖基地6个。其中,螃蟹养殖面积达8000亩,产量约20万斤;对虾养殖采取土塘养殖80亩、工厂化养殖35亩,预计产量达10万斤左右。该县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水质条件,打造“富锶”健康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发展“渔光互补”模式,在水产养殖基地边架设光伏发电板,既解决了养殖设施的用电需求,又增加了发电收入,实现“一地两用、渔光双收”的良性循环。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目前,临泽县特色水产品远销省内外,全县水产品产量达1620吨,年产值超过2亿元,带动2000多农户实现增收致富。

  在山丹县老军乡孙庄村的田间,一个个外观饱满、个头均匀的鲜薯破土而出,种植户抢抓农时采挖土豆,尽享丰收喜悦。近年来,山丹县通过品种改良和技术推广,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持续提升。与此同时,在山丹马场二场,21万亩燕麦草迎来收获期,一台台先进的大型机械如火如荼地作业,搂草、打包、运输……整个收获过程高效有序。该县通过大规模种植燕麦草,不仅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还为当地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料保障。该县充分利用祁连山北麓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大力发展高原夏菜、优质牧草等特色产业,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今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13.5万亩,饲草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5万亩。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更为该县农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

  肃南县积极探索、主动求变,将发展特色种植业的目光锁定在羊肚菌、制种菜心、油桃等经济作物上。走进肃南县大河乡营盘村蔬菜种植基地,各类蔬菜长势喜人,数十名工人忙着采收西蓝花。营盘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方式,流转耕地340亩,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与就近务工实现“双增收”。该县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立足县情实际,科学规划布局,鼓励各乡镇、村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高原夏菜、特色制种等多元化农业产业。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有效盘活土地资源,带动农牧民稳定就业,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县充分利用高海拔、低气温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高原夏菜在市场上具有明显的季节优势,产品远销北上广深等城市,价格比普通蔬菜高出30%以上。这种差异化发展策略,不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更让当地农民尝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甜头。

  从智慧农机的推广应用,到特色产业的多元发展;从传统种植业的提质增效,到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从单一农户的分散经营,到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张掖农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正讲述着新时代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生动故事。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