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2025相约敦煌——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万里敦煌道》——漫卷黄沙里的寻宝之旅

 2025/09/19/ 08:2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赵勇

《万里敦煌道》——

漫卷黄沙里的寻宝之旅

敦煌市玉门关景区大方盘城遗址 张晓亮

  赵勇

  敦煌,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地标,历来是文艺创作的重要题材,这些与敦煌有关的当代艺术文本,与历史中的敦煌艺术相叠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在纵深与博大两个向度上不断延展的敦煌文化体系,也从艺术生成的角度印证了敦煌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与包容性。敦煌,生命力强大、涵存丰富、包容性宽博,且具有不断生长的内在动力。它的所指是清晰的,其内涵更经得起各种各样的书写。除了那些严肃厚重的挖掘、书写和表现,像网络小说《万里敦煌道》这样轻快的书写和表现方式,在当下似乎更契合时代语境——无论从人们的接受度,还是对于敦煌文化的传播角度,都能让更多的群体,尤其是年轻群体对敦煌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国宝回家”的青春表达

  作为一部网络文学作品,凉城虚词的小说《万里敦煌道》以“寻宝”为基本叙事框架,同时叠加了“冒险”“推理”“游戏”“动漫”等多种具有网感的元素,故事节奏轻快、情节起伏跌宕,同时在网络化类型文学的框架中嵌入了主流价值与严肃主题,其中暗含的文化寻根意识以及对于敦煌文化的思考,使整部作品在轻快叙事的同时也有了更为厚重的质感,对读者从更广阔和多元的维度认识敦煌、理解敦煌都有积极的意义。

  在小说中,半卷敦煌经书作为叙事的缘起和核心媒介,让整个故事设置不仅指向着遗落在外的文明,其中潜藏的寻宝秘密似乎也隐喻着绵延不断的文化根脉,蕴含着当下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精神新的传承。正如书中的“华裔”兄弟一样,在祖辈的期许与血脉中涌动的力量牵引下,万里奔赴敦煌,以寻宝和解密为引,与多方力量展开角逐,经历了一场危机四伏、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最终,故事从“猎宝”转向了“国宝回家”的宏大主题。

  《万里敦煌道》的文学设定呈现出一种富有朝气与创造力的青春化表达。敦煌作为不同文明交融的象征,那些灿烂夺目的壁画、巧夺天工的神像、卷帙浩繁的经书,正是多种文化曾于此交汇、激荡、融合的深刻印记。这些辉煌的文化艺术瑰宝在历史潮汐中散落至世界各地,而“国宝回家”也成为自近代以来中国人一个挥之不去的文化和精神执念。与老一代敦煌文化研究者和文学书写者笔下那种隐痛与无奈不同,如今年轻一代的表达更为直接,从《逃出大英博物馆》到《万里敦煌道》,无不彰显着年轻一代以此为主题展开的青春化表达。

  “立体”叙事下的文学建构

  小说《万里敦煌道》的叙事结构别具一格。首先,作品中构造了两个叙事时空——一个是当下多方势力寻宝探险故事,另一个是历史上的敦煌文物的命运遭遇故事。

  小说对于当下“正叙”中的寻宝故事采用“以实写虚”的方式,通过生动的群像人物塑造,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以及对作为故事线索的莫高窟、三危山、密须古国遗址、汉长城烽燧等文物古迹的精彩呈现,让读者身临其境,跟随“猎宝队”的脚步经历一场步步惊心的敦煌冒险之旅。而在另一条线索中,面对斯坦因、王圆箓这些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以及那段敦煌往事,小说则采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并非简单地陈述致使文物外流的历史人物的行为,而是试图进入人物的内心,着重展现那段历史中相关人物的心路挣扎。同时,小说通过虚构人物埋下伏笔,再借现实中人物的回忆与讲述,将一百多年前的历史与小说中的现实故事严丝合缝地衔接起来,形成一张精心编织的故事网络,这也使得书中历史与现实中的各路人物的行为与动机都有了更为坚实的叙事逻辑。

  其次,小说对现实时空中各方势力中的各个重要人物,塑造得较为生动,各具看点。连氏两兄弟在外形与性格上形成强烈反差,一庄一谐,起到了调节冒险故事紧张节奏的作用,是此类故事的常见人物配置手法。正面人物连清晖似邪实正,反面人物许亦然似正实邪,则让两者的对决充满戏剧性,张力十足。另一方势力野心家威德老谋深算,贪婪狡诈,却藏身暗处,伺机而动、步步紧逼,各种手段都被男主游刃有余地化解——这种以暗托明的手法,以敌人的强大凸显主角的光环,也是类型文学的惯用技法。此外,女性群像的塑造也颇具看点,猎宝队的三名女性各怀绝技,女主人公江见月更是外表温柔却心思细腻、意志坚定,虽心中曾暗许男主人公,但小说并没有用太多笔墨渲染情感纠葛,整个故事都是紧紧围绕着主线坚实地推进。这些人物所处的各方势力相互角逐,钩心斗角、此消彼长,最终谜底揭开,威德的野心落空,许家的宝藏梦碎,国宝顺利回家,男主人公远赴全球各地寻找散佚在外的文物,这一圆满且开放式的结局为全书画上了有力的句号。

  《万里敦煌道》的叙事结构在历史与现实、正与邪、明与暗、疾与缓之间纵横交错,人物多而不乱,故事线索曲折但又各处交代清晰,各种伏笔都有回应,险中求生,奇中带正,呈现出一种立体化的叙事效果,充分体现了小说作者驾驭长篇叙事的能力。

  彰显人物的力量与智慧

  作为一部类型题材小说,只有当它的故事扎实地立起来并触动读者,才能使读者在阅读之后对作品想要传递的观点、思想、意图有所领悟、深思乃至认同。基于此,如果说《万里敦煌道》本就是一部有着严肃创作题旨作品的话,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一目标已然实现。“万里猎宝”实为文化寻根,它让读者在紧张刺激的冒险氛围中,既感受到了敦煌文化的厚重与神秘,也对敦煌的历史命运有了一层更为复杂的体悟与思考。

  与《盗墓笔记》《鬼吹灯》等冒险寻宝类小说不同,《万里敦煌道》虽同样包含秘境、机关、幻象、怪兽、舆图、诡计、局中局等这类小说中的类型元素,各种推理线索也设计得环环相扣,甚为精彩,但它并未一味地追求这些奇异元素,而是将笔触伸向更为宏大而真切的历史与文化空间。在小说中,人的力量、人的情感、人的斗智斗勇才更有力量也更有温度,它们才是决定故事走向的决定性因素。现实中的人物和历史中的人物,共同交织出与敦煌有关的文物聚散命运。可以说,这部小说不仅契合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主流,具体而言,是对当下“如何传播敦煌、如何书写敦煌”的一个重要文学创作实践。

  总之,小说《万里敦煌道》以奇异、神秘、探险、推理、悬疑的类型化故事吸引读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颇具“爽感”的文学文本,但作品最终仍将读者引向“守正”的价值要旨。这也是当下敦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题中之义,也为敦煌题材的书写提供了新的可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