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云·融媒集萃】
古梨园焕发新活力

什川古梨园吸引了众多游客。
皋兰县融媒体中心
秋意渐浓,皋兰县“梨韵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内果香四溢,生机盎然;百年古梨园枝繁叶茂,设施大棚内蔬菜青翠欲滴,共同构成了特色农业的“甜蜜矩阵”。
而依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什川古梨园打造的精品旅游线路,则让古老的梨园焕发出时代新韵,农文旅融合的活力正在这片土地上尽情绽放。
走进什川镇长坡村的连片桃园,曾被翠绿叶片包裹的饱满桃子已不见往日采摘忙碌的痕迹。
“今年桃子长势好、品质高,采摘没多久就卖得差不多了。”桃农魏职强穿梭在自家桃园里,语气里满是丰收的喜悦与满足。作为“梨韵水乡”的明星产品,什川桃子凭借果肉细腻、汁多味甜的特质享誉市场,远销海外,让这一“甜蜜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主力。
不远处的梨园里,百年古梨树焕发新活力。“这些老梨树可是‘传家宝’,别看它‘老’,但是结的梨子,水分足、口感甜,每年都被提前预订呢。”魏职强告诉记者,他家除了有六七亩桃树还有两亩梨树,加起来收入也还不错,小小桃梨就是当地老百姓的“致富果”。
除了桃梨,白兰瓜、设施大棚蔬菜同样是“梨韵水乡”的农业亮点。什川镇副镇长牛成钢介绍,什川镇作为“梨韵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核心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瓜果蔬菜产业基地,也为示范带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今年以来,什川镇聚焦“美丽产业”,大力创建甘肃省级现代农业瓜菜产业园,推动产业升级;白兰瓜高效种植现代产业示范园与甘肃丰苗瓜菜精深加工产业园基地建设已初具雏形;连片盐碱地正变身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基地;高架大棚奖补政策激发农户热情,连片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充分利用产业强镇项目奖补资金,续建皋兰梨产品初级加工项目,奋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沿陶园街前行,古树葱郁,田园锦绣,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金字招牌的什川古梨园,是“梨韵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皋兰县文旅局副局长王建东介绍:“日前,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新推出的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围绕什川古梨园打造了2条核心游线。游客可以沿着‘梨韵水乡·皋兰野趣户外游’线路,步行穿过农民第一桥,漫步梨花溪,参观魏园和‘树王树后’,享用农家午餐,感受兰州鼓子、天把式等什川非遗特色,也可探秘黄河奇峡奇异景观,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聆听古梨园历史,享受悠闲时光。”
“既能带孩子认识几百年的老梨树,了解农业文化遗产,又能亲手体验采摘新鲜蔬菜,感觉太棒了!”来自兰州的游客刘燕一家刚刚体验完“梨韵水乡·皋兰野趣户外游”线路赞不绝口。古梨园的厚重历史与应季农产品的鲜甜诱惑,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打卡。
“旅游旺季,特别是每年四月份的梨花季,我这‘村房短住’预订很火爆。一年到头,来这里的游客都特别喜欢我们本地现摘的白凤桃、白兰瓜和桃梨罐头、梨干这些特色农产品。”民宿主人彭霞清欣喜地说,在家门口就能有不错的收入,这文旅融合的路子走对了。
特色民宿、农家乐、农产品展销点等文旅产业的红火,也带动了“梨韵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内乡村业态的升级和村民就业。
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皋兰县积极探索“农业+文化+旅游”发展方式,加快什川古梨园景区业态布局和文化填充,持续提升乡村游影响力,培优迈绿达、弘皋精致露营体验园产业,全力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9亿元。
在农业与文旅的交融中,皋兰“梨韵水乡”正以最美的姿态,迎接八方宾客,奏响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郭玉琳)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6月17日从西北秘境到世界舞台 探寻什川古梨园的“申遗密码”与振兴之路
- 2025年05月29日皋兰什川古梨园诠释农业文明保护发展“中国方案”
- 2025年05月25日皋兰什川:梨园谱新韵
- 2025年05月21日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