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光伏、治沙、造林、农业“四手联弹”筑牢生态屏障
李 炳 刘建军
近日,走进临泽县板桥北滩5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现场,荒漠戈壁中,一排排鱼鳞片式的湛蓝色光伏板整齐排列,从空中俯瞰,由成千上万块光伏板组成的治沙集阵绵延不绝,昔日茫茫戈壁焕发出新的“生机”,绘就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绿色”画卷。
临泽县北部戈壁、山地、荒漠区地区缺水、风沙大,多数植物难以存活,但该区域属一类光热资源区,具备大规模实施光电和风电项目开发的基础条件,通过光伏电站开展生态治理,可有效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和恢复植被,如今,经过多年治理,这里原本裸露的沙地逐渐被植被覆盖。“我们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光伏治沙示范等项目有效降低沙化土地地表水蒸发,改善沙化土地植被条件,提高沙化土地使用效率,有效降低碳排放,实现新能源与生态保护融合绿色发展。”临泽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龙源建晟光伏电站生产技术部负责人王进魁说。
随着一批批光伏治沙项目的落地建设,不仅为全县新能源产业注入强劲动力,也推动北部生态环境加快改善。目前,全县已建成风光电新能源项目15项,装机并网容量186.1万千瓦,协同治理1.2万亩荒漠土地。
光伏治沙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临泽县还利用光热资源,积极探索“牧光互补”发展新模式,将“闲置棚顶”变身“绿电生产线”,提高土地综合高效利用,推动“光伏+畜牧养殖”现代化绿色发展。
在位于板桥镇的甘肃汇泽牧光互补养殖场,一栋栋标准化牛舍整齐排列,圈舍顶棚的光伏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成群的肉牛悠闲进食草料,饲养员正在进行日常消毒杀菌和投喂饲料工作。据了解,该项目养殖场占地面积100亩,总投资6600万元,于去年8月建成牧光互补标准化牛舍4栋,并在牛舍顶棚装机4.3兆瓦牧光互补标准支架分布式光伏集阵,用清洁能源为现代农业注入新动能。
“每个牛舍上面都安了光伏板,共建了4栋牛舍,上面发电、下面养牛,加上空地的光伏支架,我们厂一年发电量约480万度电,年收入280万元左右。”临泽格瑞达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汇泽牧光互补养殖场场长白虎介绍。
近年来,临泽县抢抓“双碳”战略和“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政策机遇,加快推动“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模式,努力实现增绿、增能、增收“多赢”。探索实施“光伏+治沙”生态治理方式,实现“板上”发电、“板下”治沙,切实改善土地沙化区域的生态环境,创新应用“光伏+养殖”生态饲养模式,发展顶上光伏发电、棚舍内养殖新模式,实现“棚上发电、棚下养殖”的产业互补和生态治理、产业发展的“双促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9月19日临泽:雕琢一座城 幸福一城人
- 2025年09月17日【图片新闻】临泽“三北”工程八万亩红枣开始采摘
- 2025年09月11日临泽:“生态+”让绿色向沙漠蔓延
- 2025年09月01日【图片新闻】临泽县北部的“三北”防护林绿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