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34.44万亩小麦实现100%机械化收割
机收平均损失率仅0.60%,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
每日甘肃网9月23日讯 据金昌日报报道(记者文星乃)9月19日,随着永昌县红山窑镇、新城子镇最后一片麦田的小麦完成机械化收割,我市2025年度小麦机械化收获作业圆满收官。今年,市农业农村局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围绕“保丰收、提效率、减损耗、守安全”的核心目标,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全市34.44万亩小麦实现100%机械化收割,机收平均损失率控制在0.60%的低位,为粮食丰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
早在“三夏”生产启动之初,市农业农村局就迅速行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三夏”机械化生产工作的通知》,明确工作任务与责任。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统筹农机跨区调度、应急处置、服务保障等全流程事务,为机收工作画好“路线图”。针对农机手最关心的“通行、加油、维修”难题,全市同步搭建便民服务体系,开通3个高速公路绿色通道、12个农机加油绿色通道,让跨区作业的农机“一路畅通、不缺油”。设立4个小麦机收接待服务站和市、县两级农机热线电话,组建5支流动服务队,形成“线上接单、线下解决”的快速响应机制,实现“小故障当场修、大故障不隔夜”。
今年小麦机收期间,市农业农村局从“机具”和“人才”两端同时发力,为高效收割夯实基础。在机具保障上,市农业农村局提前谋划、精准调配,累计投入115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400台打捆机,为大面积麦田收割提供装备支撑,及时发放215张跨区作业证,确保外来农机能顺利进入田间。在人才培育上,市农业农村局创新采用“理论+实操”的“沉浸式”培训模式,联合县(区)农业部门分层分类开展技能提升行动,让学员快速掌握实用技能。
“少掉一粒粮,就是多收一亩田。”市农业农村局把“减损增收”理念贯穿机收全过程,让节粮减损成为实实在在的“增产点”。开展减损培训和技能比武,现场演示高效收割技巧,组织农机手比拼“谁收得干净、损失少”,让“减损就是增产”的意识深入人心。针对不同区域的种植条件,永昌县还专门开展机型对比和减损监测,推广适合当地的收割方式与高性能机具,把机收损失率严格控制在1%的国家标准内。数据显示,今年全市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仅0.60%,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9月22日2025全国半程马拉松锦标赛(第三站)暨金昌半程马拉松赛侧记
- 2025年09月22日金昌市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主题活动
- 2025年09月19日金昌市切实提升“高效办成一件事”质效
- 2025年09月19日金昌市文旅热度持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