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是享誉中外的“当归之乡”,针对当归产业种子质量参差不齐等难题,甘肃省首部道地药材产业保护发展专项法规《定西市岷县当归产业保护发展条例》今年9月起正式施行,将护航当归产业健康发展。

这几天,在岷县麻子川镇大草滩村的当归基地里,麻子川镇工作人员崔鹏强正忙着给大家普及《条例》精神,他提到的早期抽薹当归,源于一种俗称“火药籽”的种子,长期以来,“火药籽”不仅拉低岷归产量,更让药农增收受阻。如今,《条例》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禁止生产、经营早期抽薹当归种子,抽薹植株须及时拔除”,让“火药籽”治理从“善意建议”升级为“法定要求”,为岷归品质筑牢了第一道法治屏障。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更是岷归产业的根基。条例起草阶段,岷县当归研究院联合多部门深入村社田间,收集一线种植难题与药农建议,最终将种子种苗管理列为核心内容,实现技术经验与法治规范的深度融合。与此同时,研究院持续攻关创新,为《条例》落地提供硬核技术支撑。

种子是品质之源,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是岷县当归道地性的“守护者”。为实现从“田间到市场”的全链条可控,岷县搭建起中医药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平台,在各当归种植基地布设溯源设备,用科技手段实时监控产业各环节数据,为每一株岷归建立起“可追溯的身份档案”。
截至目前,岷县已在18个乡镇建成36座溯源基站,2025年当归溯源种植面积达4.1万亩,实现全县主要当归产区全覆盖。
甘肃台报道。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每日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