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2025质量甘肃行】质量筑基产业兴 服务提质民生暖——会宁绘就质量强县发展新图景

 2025/09/29/ 11:55 来源:每日甘肃网

  每日甘肃网讯(记者 崔李平 张惠)地处甘肃省中部的会宁县,素有“秦陇锁钥”“西北教育名县”之称,总面积6439平方千米,辖28个乡镇、284个行政村及38个社区,总人口约52万。作为“中国小杂粮之乡”“中国肉羊之乡”,近年来,会宁县锚定“红色旅游+绿色农业”双轮驱动战略,以质量强县建设为核心抓手,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全面发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入快车道。

  制度先行聚合力 标准赋能提质量

  会宁县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推动质量工作系统化推进。将质量发展纳入《会宁县“十四五”规划》核心内容,出台《会宁县人民政府质量奖实施办法》,通过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激活市场主体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为打破部门协同壁垒,专门成立质量强县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明确“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体”的工作格局,推动质量工作从分散推进转向合力攻坚。

  在特色领域,标准化建设成为质量升级的重要突破点。依托红军会师旧址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会宁县构建起红色旅游服务全流程标准体系,涵盖讲解服务、场馆管理、配套保障等关键环节,实现服务规范化、品质标准化,其文旅宣传片亮相天安门《辉煌中国》展。针对质量考核反馈的薄弱环节,聚焦教育、医疗、政务服务等12个重点领域,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成效评估”的闭环机制,精准破解短板,推动公共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基础支撑强内核 激活产业质量动能

  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夯实技术与服务基础。2022年,会宁县在全省率先建成首个农产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整合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知识产权、标准咨询等多元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家门口”的全链条技术支持。截至目前,该服务站已累计服务企业960家,精准解决产品检测、标准制定等技术难题62项,间接带动就业1080人次,成为产业质量升级的“核心引擎”。

  标准化与计量两大基础工程同步突破。会宁县牵头制定《地理标志产品?会宁胡麻油》等18项地方标准,建立亚麻产业院士工作站,以高端技术支撑标准迭代,推动“会宁牛肉”“会宁马铃薯”等16个地理标志商标申报,为品牌化发展奠定基础。计量服务领域,新建天平、加油机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县质检所全员通过省级资质认定,在全省“计量技术大比武”中斩获一等奖,计量服务已覆盖全县90%以上工业企业,为生产精准度保驾护航。

  品牌战略提价值 质量赋能特色经济

  以质量为基石,会宁县特色产业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205.64万亩,通过严格质量管控与标准落地,成功认证绿色食品36个、有机食品6个、地理标志产品14个,“会宁胡麻油”“会宁小扁豆”等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甘味”品牌矩阵愈发坚实。

  “地理标志+企业商标”的双品牌运营模式,让优质产品走出县域。甘肃长征药业、建伟食用油等龙头企业依托质量与品牌优势,产品远销长三角、京津冀等核心市场。2023年,全县电商交易额突破7.5亿元,这一成绩得益于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的全面建成1个中心、28个乡镇站、259个村级点村联动发力,整合4家物流企业,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汉唐街电商一条街入驻26家企业,构建起“质量-品牌-市场”的良性循环。

  监管执法守底线 筑牢质量安全防线

  质量发展既要“提质”,更要“护安”。会宁县建立全领域质量安全防线,对农产品、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实施常态化监管,相关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始终保持100%;同时严控工程质量与生态质量,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92%以上。

  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全县45家规上企业全部设立首席质量官,49名质量官通过省级培训认证,构建企业质量治理“第一责任人”体系。近三年,会宁县持续开展“亮剑护标”“铁拳行动”等专项执法,查办侵权盗版案件81起、假冒伪劣农资案件5起,撤回非正常专利申请18件,通过行刑衔接机制查处食品药品犯罪案件6起,以严格执法守护质量底线。

  展望未来,会宁县将持续以质量强县战略为核心引擎,深化“红色旅游+绿色农业+质量服务”融合发展模式,力争2025年建成国家级质量强县示范区,推动“会宁制造”向“会宁质造”跨越,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