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野马千里归乡

工作人员将4个种群的28匹普氏野马进行装车。
运输保障车队抵达连霍高速高台服务区进行补给。
回归自然的普氏野马奔跑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工作人员为普氏野马及时添加饮水。
民警在运输途中检查,确保安全。
普氏野马抵达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普氏野马被放归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大马迷兔区域。
晨曦微露,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特殊归客。
9月16日清晨6时,历经近20小时,从位于武威市的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启程,跨越1030公里的漫长旅程,装载着28匹普氏野马的4辆特制运输车,缓缓驶入保护区核心区大马迷兔区域。车门开启,这些被誉为“荒漠活化石”的生灵依次踏上故土,标志着我国首次普氏野马远距离散装转运放归行动圆满完成。
拥有6000万年进化史的普氏野马,是地球上现存唯一的野生马种,其保留的原始基因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然而,它们曾在上世纪70年代彻底消失于中国荒野。1985年,国家启动“野马返乡计划”。此次调运放归行动在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指导下,由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与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联合开展。
创新运输,守护归途安宁。本次行动突破传统“装箱”模式,首次采用散装转运。运输车厢内根据野马种群结构科学分隔,配备充足通风与缓冲设施,最大限度减少了运输应激与风险。
放归行动恰逢我国“野马返乡计划”实施40周年。从1985年“野马返乡计划”启动至今40年间,我国通过持续的人工繁育和科学放归,推动普氏野马种群数量稳步恢复。
这场跨越40年的守护,成于一代代保护者的接力——从圈养繁育到野化训练,从武威保护中心到敦煌保护区……科研人员正以科技与恒心,重续一个古老物种的荒野史诗。
首次远距离散装放归的成功,不仅为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更优方案,也为普氏野马真正回归自然、重建野外种群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 蹊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9月21日普氏野马再次放归敦煌
- 2024年11月28日甘肃敦煌普氏野马种群数量已达166匹
- 2024年11月26日敦煌西湖保护区普氏野马种群已达166匹
- 2024年11月15日甘肃敦煌:普氏野马与野骆驼同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