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理论】健全体制机制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2025/10/14/ 08:0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崔吉磊

健全体制机制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崔吉磊

  完善的体制机制是影响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影响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宏观性因素。健全甘肃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通过一系列制度性安排,系统性地构建、引导、保障并维系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全过程,对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文旅产业潜力、推进甘肃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意义重大。

  健全统筹协调机制。立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是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从简单叠加迈向系统性融合的关键制度保障,有助于提升甘肃文旅融合的治理效能。加强党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治理框架,加强对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工作的统筹部署。建立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常态化协同议事平台,提高政策协同和工作联动效率。优化省级统筹和市县联动机制,将文旅融合向基层延伸,以县(市区)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城乡文旅均衡发展格局,促进城乡文旅利益共享,加强城乡文旅统筹合作,推动城乡文旅服务均等化。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责任,将文化和旅游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提高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

  健全多主体价值共创机制。建立以文化和旅游资源为基础,相关主体间良好有序合作的价值共创机制,有助于推动文旅融合从要素结合迈向价值共创新生态,增强甘肃文旅融合的独特优势。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市场引力,提升不同主体参与价值共创的驱动力。建立多元主体共创机制,完善社会参与的激励和约束制度,广泛吸纳政府、企业、居民、高校、游客、媒体、协会及科研机构等参与,以“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公众参与”模式整合资源,促使共创活动常态化。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便民设施布局,强化文化旅游市场执法监管和有效治理。加强共创运营主体培育。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分层次、分行业、分梯队引进和培育多元化、专业性的运营主体,逐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和旅游企业集群。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政策激励市场主体的融合,引导文化和旅游企业开展合作,以项目引进、平台提供、合作开发等方式引导企业提供丰富的文旅产品和服务,提升市场服务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文旅市场的消费潜能。突出高能级主体培育和高品质产品供给。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科技、资本、人才等优势,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文旅产业与农业、商业、工业、体育等重点领域实现深度融合,打造跨界的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

  健全保障支撑机制。建立保障机制,优化文旅融合资源要素配置,是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政策保障。加强不同地区、部门政策在目标、工具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提高政策整体效能。在“十五五”时期,将文旅融合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有效盘活闲置、低效资源。注重政策工具的均衡性,重点加大配套服务、金融支持、组织领导等政策工具的力度。优化金融支持,深化文化、旅游与金融合作。充分发挥省级文旅专项资金引导撬动作用,优化“基金+项目”等多元化支持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文旅专属信贷产品,探索收益权、应收账款等信贷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完善文旅企业用地保障机制。以推进项目招引、建设为主线,破解旅游项目招引中用地难、融资难等瓶颈问题。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以及合理利用老旧厂房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鼓励依法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餐饮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系统构建文旅人才保障体系。加强文旅人才储备,加强院校文旅专业教育,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文旅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

  健全兼顾公益性和市场性的互动机制。文旅融合兼具产业和事业的双重属性。平衡好公益性与市场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有助于在文旅融合中把握正确发展方向,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主客共享”。建立群众对于公益性文化服务的自主选择机制,打造主客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和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坚守公益属性,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健全文化事业单位收入正常增长和分配激励机制。稳慎推进国有景区、新建博物馆等“三权”分置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完善风险规避制度,引导社会资本规范有序参与开发运营。坚持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推动文化旅游资源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者为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