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数智时代,“读者”何为?——2025读者·领读者大会特写

 2025/10/18/ 08:3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苏家英

数智时代,“读者”何为?

——2025读者·领读者大会特写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黄河,奔流不息。黄河岸边,“读者”采花成蜜、披沙沥金的诗篇,已书写了四十余载。

  10月16日至17日,由读者出版集团发起的2025读者·领读者大会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文化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阅读爱好者因“读者”之名相聚兰州,共同回应一个紧迫而深刻的时代命题——

  在人工智能浪潮奔涌的今天,我们如何重塑阅读生态,又如何安放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

  在大会分享发言中,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赵丽宏高度肯定阅读的意义:它不仅是知识的源泉,更是向内塑造思想人格、向外升华个人气质的力量。他巧妙化用“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语,诠释了阅读如何由内而外涵养一个人的风骨,并呼吁,阅读应成为我们贯穿生命始终的修行。

  人工智能时代,文学何去何从?我们的阅读,又将如何自处?

  从新疆“木垒书院”的耕读生活出发,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说明了人工智能与文学的关系:人工智能纵然能高效“向内挖掘”人类既有知识,但是真正的文学,必须由对真实世界的温热感知与鲜活的生命体验来“供养”。

  他还为人工智能赋予一项新的使命:成为阅读世界里的“路与桥”。他分享道,新疆和甘肃的树木虽相隔千里戈壁,却因“路连着路、人连着人”而彼此相连;人工智能亦然,它帮助我们跨越知识的戈壁,让阅读与阅读相遇、文学与文学共鸣,最终更深刻地连接人与人、人与自然。

  阅读的意义,历久弥新。然而,在纸质阅读式微、数字阅读崛起的大势中,我们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读者”,乃至一名“领读者”?

  “读者”的答案,写在时光里,更写在城市的风貌中——

  被誉为“中国人心灵读本”的《读者》,在兰州四十余载,开枝散叶,蔚然成荫,发展成如今的读者出版集团。在深化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时代语境中,读者出版集团以“读者”品牌为引领,实施建设书香社会的“读者”方案,努力做全民阅读的“领读者”。

  于是,我们看到:一系列精品图书,持续满足着人们多样化、高品质的阅读需求;“读者小站”“读者书房”“读者阅读角”等线下阅读空间,如星星之火,已遍布全国近千个点位;在“读者之城·书香兰州”,书香真正浸润到城市的每一寸肌理,润泽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二)

  本次大会的一项共识,是在AI时代,亟需围绕家庭、学校、社区构建“阅读共同体”,让读书真正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追求。

  “人工智能,是解放人的,而不是约束人的。”在知名学者、教育评论家,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唯有坚持“以人为本”,人工智能才能成为驱动个人发展的强大工具,这一点在教育领域体现得尤为深刻。

  他说,中高考与新课改的“指挥棒”,正指向对学生阅读素养与思辨能力的深度考查。面对这一趋势,学校更应构建以学生个体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通过人工智能时代的阅读,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资源、拥抱更多的可能性,从而真正学会学习、思考、创新。

  “阅读是校园最美的风景,这一点永远不会变。”领读者、兰州市城关区五泉小学教师代表张伟眉说,“面向未来,我们希望将书香校园建设推向新的阶段。比方说,在将阅读纳入校本课程的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他们推荐个性化书目;依托数字平台,构建活跃的‘家校阅读圈’,让阅读在技术的赋能下,成为连接老师、孩子与家长更温暖的纽带。”

  人工智能也为全民阅读带来了新机遇。本次大会上,读者出版集团一举推出阅读与文化服务数字平台“读者App(3.0版)”、青少年分级阅读产品“读者青少年阅读丛书”以及“读者·新阅读”校园阅读服务体系等重磅成果,着力推动全民阅读从“广覆盖”迈向“深扎根”。

  一场场分享,激荡着思想的回响。“读者·领读者大会”由读者出版集团于2024年发起,每年一届。其精神,恰如《读者》徽标中的蜜蜂——采撷思想,传播智慧,让文化之花在黄河岸畔绽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