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砺刃 比拼真功夫
——第六届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总决赛实操比赛现场速写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聪
模拟废墟中,两名救援人员通过呼喊、敲打等方式寻找被困人员,争分夺秒抬着担架将“伤员”运送至救治区域,仔细为“伤员”包扎……
10月15日,第六届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总决赛实操比赛在兰州新区国家西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举行。来自10个省(区、市)及10家中央企业的20支精英代表队,围绕水域救援、地震坍塌救援等五大实战科目展开激烈角逐。
这不仅是一场智慧与技能的竞技,更是一次普法成效的集中检阅。
赛场激战:实战场景检验真功夫
水域救援赛场,警报声突然响起。“有人落水了!”3名身着救援服的队员闻声而动,迅速穿好救生衣,冲向临水区,将水域救生杆伸向“溺水人员”。待“溺水人员”被拖至岸边,1名队员立即跪地,双手交叠按压模拟假人胸廓,进行心肺复苏,所有操作一气呵成。
场边指令声与计时器滴答声交织,现场气氛格外紧张。8分钟黄金救援时间里,报警、防护、施救、心肺复苏……每个环节都在与时间赛跑。
其他科目比赛同样激烈。安全标志识别区内,80个安全标志中隐藏着15处错误,1名参赛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识别。颜色偏差、图形错误、文字缺失……任何细微的差错都难逃他们的“火眼金睛”。
在这个项目中,选手需要化身“行走的检测仪”,在8分钟内精准排查所有错误。这既考查选手对安全标志的熟悉度,更是对日常安全监管中“识标、辨标、纠标”能力的实战锤炼。
安全隐患排查赛场更是“暗藏玄机”。模拟社区场景中,12处隐患点隐藏在不起眼的角落。过期的灭火器、忘关的天然气开关、闯红灯的“行人”……3名队员分工协作,两人火速排查,一人同步记录。
能力锻造:从理念到技能的全面升级
“下降!”随着指令下达,来自湖南省代表队的参赛选手喻静怡双手紧握绳索,稳步向下滑落。“绳索逃生考验的是心理素质。”喻静怡说。
在模拟火场高空逃生场景科目比赛中,参赛人员需克服高空心理恐惧,在8分钟内完成绳结制作、锚点固定与高空下降,还要从10种绳结中选择4种适用类型。每个绳结的承重特性、使用场景都关乎生命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
地震坍塌救援现场,江苏省代表队队长刘灿正带领队员在模拟废墟中展开救援。搜索标记、移除障碍、制作简易担架、为“伤员”包扎……8分钟内,整套流程紧凑衔接,团队配合默契。
从个人防护到团队救援,从风险预防到灾害处置,五个竞赛科目并非孤立的技能展示,而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应急救援链。“赛场就是战场,每个科目都高度还原真实场景,把普法要求嵌入操作细节。”应急管理部政策法规司二级巡视员司坡森表示,竞赛的核心就是让选手在实战中明白,每一个动作都要经得起法律和安全的双重检验,真正实现“竞赛场”与“救援现场”的无缝对接。
以赛促学:让安全理念扎根基层
“甘肃代表队,实操第一名。”当赛事结果公布,甘肃省代表队队长马辉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作为本次大赛的东道主,甘肃从全省各行各业选拔出9人队伍,最终筛选出4人参赛。“为了这场比赛我们集训了50天,这份荣誉是对大家付出汗水与努力的最好回报。”马辉说。
“我是一名消防员,通过比赛真正做到了以赛促学、以学促用。”马辉表示,今后会把赛场上学到的技能带回岗位,教会更多人应急知识和自救互救本领。
中核集团代表队队员许艺萌连续两届参赛,“这届竞赛更专业、更贴近生活,我们要把学到的绳结技巧、心肺复苏方法教给同事和家人,让应急技能惠及更多人。”许艺萌说。
“以前觉得应急救援离自己很远,现在学会了心肺复苏,遇到紧急情况既能自救也能帮人。”河南企业安全人员闫丽的话,道出了众多参赛者的心声。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10月15日建机制聚合力 筑牢安全防线——甘肃省应急管理工作综述
- 2025年07月09日陇南市1案例被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
- 2025年07月04日应急管理部向陇南部分县区调拨中央救灾物资
- 2025年04月11日甘肃省应急管理厅进一步优化安全生产政务服务事项审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