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川渝大地拉开帷幕
《哈达铺的灯光》亮相山城

《哈达铺的灯光》剧照 图片由甘肃省话剧院尹雪峰提供
每日甘肃网10月21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的大幕在重庆拉开,全国文艺目光聚焦于此。在这场代表我国文化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中,由甘肃省话剧院倾力打造的话剧《哈达铺的灯光》,作为甘肃省唯一入围第十八届文华奖终评的舞台艺术作品,于10月18日、19日在重庆万州三峡文化艺术中心连演两场,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呈现和跨越时空的情感力量,在文华奖的激烈角逐中,绽放出璀璨夺目的陇原光芒。
精雕细琢 铸就舞台精品力作
冲击文华奖,作品是硬道理。《哈达铺的灯光》从诞生之初,便确立了打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目标。该剧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和甘肃省艺术基金的双重资助与肯定,为其艺术探索提供了坚实保障。
剧本乃一剧之本。为了夯实文学基础,甘肃本土编剧李维平投入多年心血,潜心研究哈达铺这段关键历史,捕捉其中蕴含的深刻精神与动人细节。他与青年编剧李翔、龚丽莉组成创作团队,反复打磨,数易其稿,力求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找到与当代观众,特别是年轻群体对话的艺术语言,使红色故事焕发新的生命力。
舞台呈现上,剧组汇聚了国内一线主创力量。特邀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李伯男担纲执导,以其深厚的导演功力和独特的艺术视角,为全剧构建了宏大而不失细腻的叙事风格。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戴延年与甘肃省话剧院的舞美团队通力合作,大胆运用沉浸式舞美设计,将腊子口的险峻、哈达铺的市井以及那象征希望与方向的“灯光”意象,巧妙而富有诗意地呈现在舞台上,极大地增强了戏剧的感染力和代入感。
倾情演绎 三代演员薪火相传
舞台艺术的最终呈现,离不开演员的二次创作。甘肃省话剧院为此剧投入了最强的演出阵容。著名表演艺术家、戏剧“二度梅”获得者、甘肃省话剧院原院长朱衡亲自挂帅,以其炉火纯青的演技,为全剧奠定了坚实厚重的表演基调。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带领和熏陶下,剧院老中青三代演员携手登台,形成了老中青传帮带的生动局面。
在万州的演出现场,当那盏摇曳的马灯缓缓升起,观众瞬间被带入90年前的烽火岁月。舞台上,领袖人物的高瞻远瞩与革命情怀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侦察连长梁铁军、卫生队长常英等虚构角色,则承载了具体而微的战地情感与人性光辉;义和昌药铺杨掌柜等小人物的质朴善良,生动诠释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所有演员都以极其细腻和投入的表演,让每一个角色都鲜活立体,尤其是饰演领袖的演员,成功把握了伟人的气度与内心世界,赢得了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认可。
千锤百炼 巡演路上精益求精
《哈达铺的灯光》的夺目之光,并非一蹴而就。在奔赴文华奖决赛舞台之前,该剧已在兰州进行了近40场的演出打磨。每一场演出,都是对剧本、表演、舞美、节奏的检验和调整。主创团队根据现场反馈和内部研讨,不断进行微调优化,使剧目日臻完善。
从金城兰州的反复锤炼,到西子湖畔参加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并荣获“优秀剧目”的肯定,再到如今川渝大地参与文华奖的终极角逐,《哈达铺的灯光》的巡演之路,正是一条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进取之路。每一次亮相,都凝聚着全体甘话人的智慧和汗水,他们克服了排练中的艰难困苦,顶住了参赛前的巨大压力,只为将最完美的状态呈现在国家级艺术殿堂之上。
记者 高宏梅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9月28日郑文彬“翰墨福缘”个人艺术作品展亮相艺术节
- 2025年01月21日天水市秦州区第三届舞龙文化艺术节正加紧彩排
- 2024年09月27日【图片新闻】唱响“新城关”!兰州市城关区第十八届金城社区艺术节开幕
- 2024年09月26日唱响新城关 强国复兴有我!兰州市城关区第十八届金城社区艺术节9月26日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