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
北纬35度的“静宁红”
吕润霞
在我的家乡静宁,每到秋意浓郁的十月,点亮大地的是漫山遍野无所不在的苹果。
从1982年政府引导在仁大镇的峡咀、小湾两社种下70亩苹果园拉开序幕,到如今的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大县、中国苹果规模栽培第一县,静宁硬是教人们把土地织成了行行诗篇,当缕缕春风叩开黄土的扉页,百万亩苹果树便以粉白的花序起笔,在千沟万壑间写下逶迤绵延的韵脚。这非同寻常的耕种,是北纬35度的“静宁红”用近半个世纪的光阴谱写的长卷。
勤劳的静宁果农在苹果园穿梭了四十多年,他们的剪刀一直在虬枝间游走,苹果树影投下的,是古老农耕文明向智慧农业蜕变的年轮。走进静宁现代化种植的苹果园,你会看到:有无人机掠过花海的劳作,有套袋的果实在绿荫里沉思,有防雹网撑起的穹顶,有反光膜散射的银光,有气象站的指示灯与北斗七星的夜间私语,有防霜机在冰冷的空气里轰鸣,有铺进果园的轨道让苹果率先坐上“高铁”……当每一颗光洁脆甜的“静宁苹果”被珍爱地摘下枝头,它们,有些会穿越河西走廊的星光,有些会沐浴到江南水乡的晨雾,有些在洛杉矶超市的货架上与华盛顿的苹果颔首问好。它们,也有些会在深加工的流水线上翻卷成金色的苹果脆片、浓郁的苹果汁液和醇香的苹果美酒。那些被人们称作“爆款”的静宁苹果,每一道糖心纹路都镌刻着黄土的温度。
除了自然条件的恩赐,科学种植和单果管理一直是勤劳聪慧的静宁果农的制胜秘诀。
大年刚过,果农们便开始着手料理园子。先是在前一年冬剪的基础上为老果树刮粗翘皮、查腐烂病等。接着松土整地,施肥覆膜,主要采取覆沙、覆膜、覆草等办法增温保墒。这一系列工作之后,家家的果园面貌一新。四月,漫山遍野的苹果树开花了,五一前后,授粉开始。静宁果农们采取的人工授粉技术,是一项琐碎繁重的工作,用小粉棒一朵一朵点中花心,难以想象是一种怎样的劳动量。疏花疏果也是很累人的环节,需再一次对满园子的花儿和小青果进行全面梳理,必须眼疾手快而又精准。等小青果长到山楂大小,开始套袋,为幼果穿上成长的铠甲,防止果子受病虫等各种侵害,也减少了用药,绿色无公害。套袋之后,还要进行夏季修剪。对于乱长的枝条要人为管控,确保让阳光透进,为果实长大后的上色准备。套袋之后还要重点盯防叶片被虫害和病菌侵害,每隔十天半月就得喷一次药。
只争朝夕的夏天过去,九月下旬,摘袋开始,再一次考验着果农的耐心和细心,先是取掉灰色的外袋,隔几天再取掉红色的内袋,绚净无比的裸果在光照下颜色每天都在变化。果农们像对待宝宝一样给快成熟的苹果小心地转圈,或者摘去那些遮盖了果子的树叶,使果实均匀上色。同时给地上铺上反光膜,以最大限度地帮助苹果上色。果农们用了各种办法,使光线能够均匀地覆盖整个果面,一天天过去,那圆熟的苹果,条红的、片红的,像羞赧的新娘,俊俏的脸上或粉嘟嘟的,或红彤彤的。每个果子的弧线柔和优美,光滑得没有一丝棱角褶皱,鲜嫩而富有生气。
终于到了采摘时,为防止碰压等各种伤害,果农们总是小心翼翼地按科学的方法摘取。采摘下来的苹果,现场紧张地分拣、套发泡网、装箱,有果商提前预订或当场看上的苹果,很快就在地头卖掉了。暂时卖不掉的,会装箱就近存放在气调库里,等待价格合适时卖出。静宁苹果特别耐储存,从入库一直可以保存到来年的此时,所以,它总是一年四季新鲜明丽。
三九寒冬,按说总该歇缓一阵了吧,果农们仍逗留在果园里,踏着积雪,开始着手果树的越冬管理和修剪,又一个轮回开始。故此,从初春到深冬,静宁的果农几乎一直泡在他们的园子里,尽心尽力,无微不至。近二十年里,这里的苹果一直高居全国苹果价格之首,除了它“秀外慧中,生态天然”的独特品质,浸润其中的还有静宁果农无可比拟的劳作成本投入。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在又一个苹果丰收的金秋,对于家乡每一棵用勤劳的双手养育的苹果树,我们最好也为它们吟唱一首古老的祝酒歌:“敬您一杯,苹果树,愿您多发芽,多开花,清香扑鼻万里路……”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10月21日【图片新闻】静宁县威戎镇杨湾村果农抢抓农时采摘苹果
- 2025年09月18日静宁 “成纪名匠”激活人才引擎
- 2025年08月08日静宁:筑牢防汛救灾“大堤”
- 2025年07月23日静宁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对接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