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我市数字乡村建设创新实践综述
宁县第二人民医院医护人员通过手机APP帮助患者就医。 庆阳融媒记者 路世玲 摄
环县庄子峁。(资料图)
庆阳融媒记者 路世玲 通讯员 范海龙
近年来,我市将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着力夯实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繁荣乡村数字文化,提高乡村数字治理服务效能,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走出了一条具有庆阳特色的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之路。
如今的庆阳乡村,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直播成了“新农活”,一幅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在陇东大地徐徐展开。
基建支撑城乡共享“数字红利”
我市积极推进“互联网+”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通过搭建智能化平台、创新治理模式、拓展数字应用场景,将智慧党建、应急指挥、智慧村务等作为发力点,提升了乡村治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乡村治理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大部门和县(区)政务服务应用的整合力度,推动医疗卫生、公共交通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便民应用接入甘肃政务服务网和“甘快办”庆阳子站,实现更多高频事项网上办、掌上办。
“现在有了APP,只要动动手指,生活缴费、医院预约挂号等通过手机全部能完成,比以前方便多了。”西峰区南街办居民王先生说。群众少跑腿的背后,是数据在发力,借助技术手段和创新办事模式,数据正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共享。截至目前,西峰区数字政府平台和各行业系统受理各类办件20.36万件,办结20.32万件,办结率达99.78%,群众满意度达到100%,通过“一网通办”,有力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
物流网点同步完善,所有行政村(社区)按“三有”标准全面建成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打通数字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效支撑农产品上行与电商发展。
公共服务加快数字化,全市中小学和乡村教学点教育专网接入率达100%,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农业物联网、远程医疗设施也在乡村试点布局,为智慧农业与远程医疗服务打下基础。
截至目前,全市119个乡镇(街办)、1337个行政村(社区)实现光纤宽带全覆盖,接入用户达96.7万户;开通5G基站4131个,4G网络持续优化,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应用不断深化,为数字乡村发展筑牢网络根基。
电商直播助力小屏幕撬动大产业
“90后”返乡创业青年雷向楼是宁县的一位新农人,他的快手号“雷大圣”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创下销售额突破500万元的佳绩;
华池县残疾新农人夫妇边祥、马水丽自2023年开始直播带货,将当地的核桃、黄花菜、辣椒等农产品卖向全国各地,累计带货金额达7万元左右;
……
围绕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电商直播、农业技术推广等内容,我市提升农民对手机和互联网技术等“新农具”的应用能力,用电商思维助力新农人成长,提升新农人电商运营和网络直播能力。全市累计举办培训班24期,线上线下1.5万余名网信新农人参加培训,孵化了248个直播团队,打造了一支宣传推广庆阳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的“网信新农人”队伍。
在镇原县郭原乡毛庄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朝阳和驻村干部刘昊化身网络主播,在直播间介绍毛庄村的朝天椒、黄花菜等农特产品。“我们直播不收取任何费用,收入全部归村集体所有,真正实现了联农带农助农富农。”刘昊说。
在合水县西华池镇唐旗村,一支由“90后”驻村工作队队长王敏敏带领的“唐Q大队”正在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王敏敏说:“唐Q大队已经一岁半了,从无人问津到八方来客,我们已经帮助农户代销农特产品价值50万元以上,帮助村集体增收20万元左右。通过实践和探索,证明我们这条路走对了。”
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经济
环县洪德镇耿塬畔村庄子峁,这个地处山峦深处的偏僻村落,探索出“一户一品、自主经营、人人参与、抱团发展”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2025年至今,庄子峁游客已超11万人次,实现产业收入190多万元,带动周边8个乡镇220户村民加入到生态农庄产业链。
按照“以文塑旅、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思路,我市聚焦“景区带动、农业观光、主题民宿、民俗文化驱动、红色文化赋能、特色餐饮聚集”六种类型,把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作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特色村32个、培养粉丝千人以上直播账号1316个、培育带动型农户5000余户。今年前9个月,全市共接待游客人数2837.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花费13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7%和12.9%。
位于子午岭林缘西麓的正宁县五顷塬回族乡龙咀子村,依托民族农特产品加工综合服务中心,采取“合作社下单、群众接单、合作社统一销售”的模式,销售民族点心、野生木耳、羊肚菌、清真牛肉等农特产品,累计实现销售额107万元,年均接待游客5万人次,带动群众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让山货变商品、村庄变景区、好风景变好“钱景”,蹚出了一条“靠山吃山”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网络清朗数字新风浸润乡村
环县打造的“平安环县智慧综治平台”整合37个部门990个服务事项及千余路监控资源,累计处理群众诉求2475件,满意度达98.7%;
西峰区董志镇数字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依托“5G+云”技术,整合智慧党建、平安乡村等五大模块,实现人居环境实时巡查、政策一键宣传;
庆城县创新“361”模式,将自治、法治、德治融入产业发展、村级事务等六大板块,以积分量化群众行为,村民可凭积分折扣消费,激发参与热情;
……
全市各县(区)深入开展“清朗”系列网络空间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清理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等2.4万余条,有效净化了乡村网络生态环境。
深入实施“争做新时代庆阳好网民”工程,健全“好网民”培育机制。近年来,涌现出杨清艳、李含林、刘兰芳等国家级网络文明建设先进典型,龚贝贝、边步强、耿小荣等省级好网民优秀代表,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典型的良好氛围。
连续多年开展网络文明宣传月、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使“汇聚网络正能量 引领时代新风尚”的主题深入人心。“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甘肃行庆阳站活动,刷新全市单项活动网络传播量历史新高,达6.54亿次;《网络文明记心间》创新运用南梁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被中央网信办全网推送,成为响彻网络的“乡村好声音”;“巧儿说法”品牌栏目通俗易懂,点亮了乡村网络空间的法治明灯;“我的庆阳 我的奋斗”网络正能量精品征集评选,累计展播作品845件,点击量逐年攀升,让网络空间成为凝聚乡村振兴精神力量的重要阵地。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10月20日庆阳苹果迎数智机遇 全链升级助产业转型
- 2025年10月20日【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书写迈向算力高地的“智慧答卷”——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甘肃·庆阳)节点建设扫描
- 2025年10月19日2025中国苹果年会暨庆阳苹果营销大会举行
- 2025年10月17日【新甘肃云·融媒集萃】庆阳全面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