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沙成坝”惠及民生 科技赋能水利扶贫
——甘肃古浪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落地见效

甘肃古浪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4号调蓄水池航拍图
每日甘肃网10月23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近日,甘肃农业大学寒区水工结构及岩土工程团队依托“甘肃古浪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在风积沙筑坝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系列成果成功应用于工程,实现“点沙成坝”,保障了这一扶贫民生工程建成,也为西北同类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
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是当地扶贫与生态建设的重要支撑,建成后将成为区域“水命脉”。但工程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风积沙因颗粒散、粘聚力差、易液化,被视为基建“禁区”。
2020年5月,相关研究项目立项,团队师生在许健教授带领下以库容150万立方米的4号蓄水池为核心研究对象,聚焦风积沙改良、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攻关。通过数百次试验,团队确定掺入适量粉土和水泥的低成本改良方案,有效解决了风积沙“散、脆、渗”问题;施工中创新采用“分层铺料、静碾振碾结合”工艺,并动态优化施工方案,突破技术瓶颈。
如今,4号蓄水池已投用,清澈水源输送至移民区田间地头与农户家中,彻底扭转用水紧张局面。“以前浇地要排队,现在打开阀门就行,收成更有保障了。”当地种植户欣喜地说。工程提升了移民区灌溉保证率,带动近千户家庭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
风积沙从“绊脚石”变“新材料”,是科技驱动发展的生动体现。许健教授表示,团队将进一步完善技术,未来有望在更多干旱沙区推广,为破解特殊地质基建难题、服务国家战略与民生需求贡献力量。
记者 孟夏 文/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10月15日瓜州:锁沙守绿筑牢生态屏障
- 2025年10月09日通渭:光伏风电绘就生态美卷
- 2025年09月24日民乐:原生态农特产借京东之力开启“云上行”
- 2025年09月16日【强县域 促提升】捧起“生态碗” 吃上“产业饭”——康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振兴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