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畜”势勃发奏响新“牧歌”
每日甘肃网10月23日讯 据平凉日报华亭报道(记者雷瑞)华亭市锚定“打造陇东平凉红牛标准化养殖基地样板区”目标,深度挖掘自身资源优势,以产业集群化发展为导向,推动红牛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迈进;以良种化繁育为关键,提升红牛品种质量与养殖效益;以精深加工为突破,延长红牛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全方位、多路径推动红牛养殖提质升级。
走进山寨乡北阳洼养牛示范村,白墙灰顶的标准化牛舍整齐排列,宽敞明亮。一头头红牛毛色光亮、膘肥体壮,悠闲地吃着优质草料,饲养员为红牛添加草料和饮用水。
“我现在养了26头牛。在养牛的这几年,盖牛棚、牛生小牛犊、饲料青贮都有补贴,收益不错。”山寨乡北阳洼村养牛大户张小琴说道。
在北阳洼村,红牛养殖从传统的家庭副业,转向专业化、标准化的主营业务。过去农户零散养殖,规模小、效益低。如今,通过政策引导,村里统一规划养殖区,推广青贮饲料技术和疫病综合防控,养殖效益显著提升。一批养殖示范户率先受益,科学养殖模式逐渐成为共识。
近年来,华亭市坚持把平凉红牛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实施重点养牛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的部署要求,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思路,着眼“户繁户育,藏牛于户”,优化提升养殖设施。
“我们村2023年和2025年组织实施重点养牛村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112户群众参与养殖设施改造提升,探索出人畜分离、养殖集中的庭院养牛模式。目前,北阳洼村养牛群众150户,牛存栏量由2020年的500余头增加到现在的1500余头。”山寨乡北阳洼村党支部书记薛勇说。
北阳洼村红牛养殖的快速发展是华亭市多措并举抓住牛产业这个“牛鼻子”的典型之一。华亭市畅通种、养、产、销渠道,坚持“小群体、大规模”发展路径,打造万头养牛强镇,新培育千头专业养牛重点村累计达到9个,改建盘活闲置养殖场3处,百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区)达到38个,10头以上养牛户累计达到2444户。实施“四改三换三建”工程,对养牛户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推动红牛养殖走上“现代化”、“可持续”的全产业链发展之路。
“我们紧扣‘陇东百万头红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目标,布局‘一园两核一带’产业园空间,大力实施‘万千百十’行动,扎实推进‘四化建设’,创新实施‘九大工程’,创建省级肉牛产业园区,平凉红牛产业呈现出规模扩张、总量增长、链条完善、质量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三季度,全市牛饲养量达到12万头,出栏5.4万头,全产业链产值22亿元。”华亭市畜牧科技开发服务中心主任李昊说。
从农户庭院里的声声牛哞,到北阳洼养牛专业村创建,再到全市红牛养殖集群,红牛产业不仅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更以强劲的发展势头,为华亭市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9月23日金张掖牧歌“新唱”
- 2025年09月02日天祝:羊产业唱响乡村振兴新“牧歌”
- 2025年07月25日“感恩共产党·奋进新时代”“十四五”成就报道之八:尕海湖畔牧歌嘹亮
- 2025年05月15日高台:牧歌嘹亮产业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