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一条强降水气象预警如何第一时间到达乡镇?

 2025/11/04/ 08:33 来源:新甘肃 记者 李萍

 

  新甘肃客户端记者 李萍

  你知道一条强降水气象预警如何到达乡镇吗?

  在甘肃,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一条名为“1263”的口令里——提前12小时圈定市州,6小时锁定县区,3小时精准到乡镇。

  这条看似简单的数字口令背后,是一条完整的数字化预警路径。近年来,甘肃省气象局用一张时间表、一套模板、一条链路,把复杂天气拆解成政府决策可用的“数字清单”,为基层防汛赢得关键提前量。

  这份提前量的实现,源于坚实的技术支撑。在兰州中心气象台,新一代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完成国产化升级,系统融入中国气象局短临预报业务系统(SWAN3.0)外推产品和“风雷”人工智能模型产品,并联合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人工智能团队持续迭代强降水深度学习模型。得益于系统的持续升级与完善,0—3小时强降水网格预报空间分辨率提升到1公里,为“1263”精细化预警预报产品提供分钟级数据支撑。

  同时,科学的流程确保了信息高效传递。甘肃省气象局将“1263”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融入甘肃省递进式决策气象服务“3611”服务模式:按照省、市、县3级布局,按照“早期关注、影响提示、预警提醒、精细预警、实况通报、过程复盘”6个阶段,划分“前30天及以上、前10天、前7天、前4天、前2天、前1天、前3小时、即时、后24小时、后2天、后7天”11个时间节点,建立滚动提供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的递进式业务流程。

  此外,依托各类国家级、省级项目支持,甘肃已逐步建成“空—天—地”多源监测网。2025年,甘肃建成1个生态观测站、6套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40套六要素自动站……这些高科技的装备实时捕捉大气变化,各类资料同步汇入国省两级业务平台,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时效逐渐压缩至分钟级,实现“观测即服务”。

  人才队伍的转型也为“1263”机制持续注入了活力。目前,甘肃省气象局逐步构建本地历史雷达、雨量、地形等高标准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数据集,并鼓励预报员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赢。如今,越来越多年轻预报员从传统“写脚本”工作转向“训练模型”,他们根据甘肃山地、高原、河谷等复杂地形特点,优化强降水预报算法,让模型更“懂”陇原的天气规律。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