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综合发布

全国“十佳环卫人”文晓超:组织信任我,同事帮助我,环卫需要我

 2025/11/05/ 16:53 来源:每日甘肃网

  凌晨四点的金城兰州,夜色尚未褪尽,整座城市还在沉睡。文晓超已经利落地穿上橙色工装,推开家门,融入了这座西北城市的寂静之中。

  二十三年,八千多个日夜,无论风霜雨雪,他的每一天都从这座城市苏醒前开始。

  初心不变廿三载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这句古训,恰是文晓超二十三载环卫生涯的写照。

  作为兰州市城关区市容环境卫生工作中心垃圾收运队的一名“老兵”,他身上依然保持着军旅生涯锻造的硬朗作风。从绿色军营到环卫一线,岗位变了,不变的是那份刻入骨血的担当。

  随着兰州主城区流动人口增加,废旧家具随意堆放成了城市治理的新难题。那些被遗弃的沙发、柜子,不仅影响市容,更妨碍交通。

  文晓超站了出来。他带着团队,用最“笨”的方法——徒步走访,他们走遍辖区930余条街巷、2000余家单位,构建起网格收集清运监管“三位一体”运行模式,以创新思维破解城市治理难题。实现兰州市城关区2400余家物业小区、2100余家临街门店“上门入院”收运,80%生活垃圾达成“下楼—入桶—上车”一条龙服务,真正做到“垃圾不出院、日产必日清”,为城市环境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环卫力量”。

  当问到,在环卫行业,有没有受到社会评价不高的困扰?面对这个问题,现年47岁的文晓超表示刚入行的时候的确是有点不自在,但自己和同事们通过双手让城市环境变得干净美丽,这份获得感和价值感让他很快爱上了环卫工作,也促使他一直坚定地走在所选择的道路上。

  垃圾清运不只是个体力活,更是个技术活。文晓超对自己负责的每条路线、每个收集点都了如指掌。“情愿多干几小时,也要确保安全。”这是他朴素的工作信条。

  “城”心为民 榜样力量

  垃圾清运工作任务量大,时间紧,起早贪黑,还要忍受生活垃圾的恶臭。

  “情愿多干点,也要确保安全。”这是文晓超的工作原则,他以身作则,在日常行车中,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做到不挤不抢,不开“带病车”,不开“英雄车”和“赌气车”,坚持每天出、收车前安全检查,从事垃圾运输工作以来,他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

  节假日,当大多数人享受团聚时光时,却是文晓超和同事们最忙碌的时候。垃圾量激增,清运压力大,他总是主动放弃休息。

  家住城关区的张大爷每天晨练时都能看到文晓超忙碌的身影:“他们把街道收拾得特别干净,我出门心情都变得更好了。”

  “为了给广大市民营造良好的节日环境,我多干点、累点不算什么,虽然对家里人有些愧疚,但是他们也都表示理解和支持。环卫工人们都是舍小家为大家,这就是我们环卫工人的职责。” 文晓超讲道,“获得这份荣誉,我又惊喜又惊讶,因为我只是个非常平凡的人。”——那刻,他脸上挂着微笑,心里装着责任。

  “组织信任我,同事帮助我,环卫需要我。我是党员的嘛,是一名环卫工,哪里有需要我就到哪里去,党员叫苦叫累哪里能行!”对于环卫工这份工作,文晓超乐在其中。

  城市蝶变满目新

  “好山好水好风光,好风好景好心情。”“从白银开车一个小时就到兰州了,周末带上家人来露营、烧烤、看风景,简直不要太惬意!”“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街道秩序井然,文明新风扑面而来。”金城日新月异的变化刻进群众的赞美与自豪里。

  ……

  面对“全国十佳环卫人”等荣誉,文晓超始终保持谦逊:“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团队每个人的努力。能为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作贡献,我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更奋楫。在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活更宜居”的美丽兰州征程上,正是千千万万个文晓超,用扫帚作笔,汗水为墨,在寻常街巷间书写着不平凡的答案。(马金言)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