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华文化传播效能
吴双芹
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塑造、展现和传播中国形象,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是在广阔纵深的地理空间和历史空间中完成,是具有大跨度、大规模和大气象的人类文明演进史,多种文化在国家地理版图的不同时空里叠加重构,沉淀出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产生了诸多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的中华文化标识,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推动着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的“一体化”进程,构建起中华文明的宏大叙事体系。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推动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讲述。国际中文教育应围绕“中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主题,着力构建融通中外的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要凸显其国际化特征的学科属性,以中文国际化为根基,立足促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国家国际形象塑造,聚焦国家间共同关切的问题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核心诉求,挖掘并凝练中华文明标识在地球保护、粮食安全、前沿科技、历史人文、文学艺术等具体领域中蕴含的人类共同观念与共同价值。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大地上的优秀历史文化与发展成果作为传递人类共同观念和价值追求的载体,推进中华优秀文化国际传播,激发各国人民的兴趣、引发情感共鸣,进而增进共识、建立互信,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坚持有效话语表达。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者作为话语阐释与表达的主体,首先要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是保证新时代跨文化传播话语阐释与表达有效性的前提。其次,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全面了解传播对象的文化背景、语言水平、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善于采用通识性、通约性的话语阐释与具有互动性、直观性的传播方式,将宏大叙事与微观表达相结合,多维度多途径、形象生动地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让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具备强烈的感染力,真正做到被世界听懂、接纳和认同。
以国际中文教育提升传播效能,是加强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挖掘并凝练中华优秀文化中蕴含的人类共同观念与共同价值,通过精准有效的表达与生动鲜活的传播方式,提升中文国际话语权,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作者为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11月05日“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举行
- 2025年02月12日【黄河时评】让中华文化成为“顶流”
- 2024年05月03日【文化中国行】走进各地博物院、博物馆,感受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
- 2022年09月03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委托项目“秦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贡献研究”课题成果通过评审 欧阳坚任课题组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