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金疙瘩”撑起富民增收大产业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赵彦洲
初冬时节,临洮县辛店镇的东部山区硕果飘香。大麦沟、宋家湾等村落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挥舞锄头刨挖百合的身影随处可见,一个个裹着黑土的饱满鳞茎破土而出,在阳光下泛着鲜亮色泽。这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作“金疙瘩”的临洮百合,正以蓬勃发展的产业态势,成为带动县域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
“今年种了8亩百合,亩产超过1500斤,按每斤25元的收购价算,纯收入能有30多万元!”大麦沟村种植户王建军一边麻利地分拣百合,一边喜笑颜开地算起增收账。他家的百合地采用标准化种植技术,种球经过脱毒处理,不仅病虫害少,产量和品质也大幅提升。如今,像王建军这样靠百合致富的农户在辛店镇比比皆是。
临洮百合的“身价倍增”,源于精准的产业布局与科学的发展策略。作为百合种植的黄金产区,辛店镇拥有“百合壤”美誉的无污染黑垆土,加上温润适宜的气候条件,为百合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基础。近年来,辛店镇立足资源禀赋,打出产业发展“组合拳”,实施百合脱毒种球繁育补助项目,通过技术指导与资金补贴,从源头提升种球品质;引导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现规模化种植,降低农资采购与田间管理成本,增强市场议价能力;持续引入优质品种,开展田间技术培训,完善灌溉、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全方位打通产业发展堵点。
在产业升级的进程中,技术赋能成为关键支撑。县农业农村局组建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种植指导,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帮助农户解决种植难题。“以前种百合全凭经验,现在有专家手把手教,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都有了标准流程,百合品质越来越稳定。”宋家湾村种植户李桂兰说,通过参加技术培训,她种的百合不仅个头匀称,含糖量也更高,市场认可度远超往年。
规模化种植筑牢产业根基,市场化运作拓宽增收渠道。如今,辛店镇百合种植面积已达5300余亩,亩产值稳定在3.7万元左右,形成了从种球繁育、标准化种植到仓储加工、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当地通过线上电商平台、线下批发市场“双线发力”,让临洮百合走出甘肃、销往全国,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优质食材。同时,部分合作社还探索百合深加工,开发百合干、百合粉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百合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山区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土地里增收”。在大麦沟村的百合分拣中心,数十名村民正忙着分拣、打包百合,人均月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村民张秀莲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如今,百合产业已成为辛店镇东部山区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支柱,带动上千户农户走上致富路。
从零散种植的“小作物”到带动增收的“大产业”,临洮百合这颗“金疙瘩”,不仅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更绘就了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下一步,临洮县将继续做强百合特色产业,持续扩大种植规模、提升产品品质、延伸产业链条,让‘金疙瘩’真正成为照亮群众幸福生活的‘致富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更为持久的强劲动力。”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段诚表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11月12日漳县:“小药材”变身富民增收“大产业”
- 2025年08月19日科技赋能 电商拓路 品牌增值 兰州市桃经济链出富民增收新丰景
- 2024年07月22日靖远:“甜蜜”产业富民增收
- 2021年06月22日做强农业 做美农村 富民增收 榆中县高崖镇转作风提效率服务“三农”不停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