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我所思·我所盼】盼“东方微笑”恒久动人
讲述人: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岳永强

【“十五五”我所思·我所盼】
晨光初照,徐徐映亮了麦积山上那一眼眼饱经沧桑的石窟。第133窟那尊被网友誉为“东方微笑”的小沙弥造像静静伫立,双眸微垂,唇角轻扬,笑容格外动人……
每次面对这些跨越千年的造像,我总会心生敬畏——如此珍贵的艺术瑰宝,必须在我们这代人手中传承下去!
回想20年前,我刚毕业来到这里,便被这座艺术宝库深深震撼。石窟营造持续10多个朝代、1000多年,留下220多个窟龛、上万身造像,是名副其实的“东方雕塑陈列馆”。可那时的保护工作还停留在“靠经验吃饭”的阶段,日常维护全凭人工巡查。每次遇到塑像壁画病害,我就跟在老师后面,拎着小桶、攥着小铲,一遍遍清理、一点点修补,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却又深感力量微薄……
如今呢,真是“鸟枪换炮”!石窟监测预警平台的投用,让我们的工作有了质的飞跃。瞧,大屏幕上,监测数据一目了然:洞窟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一旦超标,系统立刻自动报警;洞窟外,气象站、风速仪、雨量计24小时“站岗”,及时反馈各项数据。
这几天细读“十五五”规划建议,看到“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督察”,我特别激动:我们正在筹备的麦积山石窟综合保护项目,正是对“系统性保护”理念的践行。它包括30个子项目,不仅能给彩塑壁画“治病疗伤”、给栈道“强身固体”,还会科学评估每个洞窟的游客承载量。整个项目持续8到10年,正好贯穿整个“十五五”,想想就浑身是劲儿!
规划建议中提到“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接下来,我们将对更多石窟进行高精度数字化采集,打造“数字麦积山”。到那时,全球观众都能随时“走进”麦积山,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
畅想“十五五”,我希望人才政策更加完善,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文物保护行列;盼望有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大家共同爱护石窟,让珍爱文化遗产的社会风尚越来越浓厚。
相信在科技加持和社会守护下,“东方微笑”一定会绽放更加动人的光芒!
(光明日报记者尚杰、王冰雅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11月17日【决胜“十四五” 迈向“十五五”】平凉市经济综合实力提质向上
- 2025年11月16日【决胜“十四五” 迈向“十五五”】金昌市经济发展实现大跨越
- 2025年11月14日【决胜“十四五” 迈向“十五五”】招商引资赋能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5年11月09日【决胜“十四五” 迈向“十五五”】兰州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