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向“新”而行 以“智”取胜——“十四五”时期平凉市聚力打造甘肃省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综述

 2025/11/17/ 08:3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田丽媛 张成龙

  园区平台“强”以赋能

  工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平台的承载。“十四五”期间,平凉市将各类园区和工业集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主阵地、转型发展的主战场,持续深化改革,优化功能,提升能级。

  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推行“管委会+开发运营公司”的新体制改革,围绕合成生物等主导产业“按图索骥”,开展精准招商。今年上半年,园区“走出去”“请进来”招商35批次,对接项目49项,签约10项、总投资32.3亿元,新入驻企业14家,吸纳投资25.64亿元。

  “我们的策略是先招引具有带动能力的‘链主’企业,再沿着产业链吸引配套企业,最终形成产业集群。”园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曹锋道出了招商秘诀。国维淀粉、量维生物、新仰韶科技等企业的相继入驻和集聚发展,正是这一思路的成功实践。园区还大力实施工业蒸汽、供水、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保障企业水、电、气等要素需求,全力打通项目投产的“最后一公里”。

  其他县区的园区(集中区)同样呈现出多点开花、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崇信县工业集中区组建工作专班,“保姆式”服务叶润豆制品项目。这个总投资6.75亿元的西北地区最大豆制品生产项目,在2024年6月投入试生产,预计年产产品10.8万吨,实现营收10.8亿元,吸纳就业4000余人。灵台县工业集中区成功跻身省级开发区,正加速推进化工园区规划建设,围绕煤电化产业链大力招商。静宁县工业园区将汽配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积极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用“静宁速度”和“静宁温度”让企业安心落户、放心发展。

  今年上半年,全市7个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3.6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5%;完成工业增加值41.21亿元,同比增长14%,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7%。园区已然成为平凉工业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主引擎”。

工人在制作庄浪宫灯。

华亭市聚丙烯高值化产业园。

  服务保障“暖”而护航

  工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这片“沃土”的滋养。“十四五”以来,平凉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推出一系列“暖企”举措,不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平凉市创新推行“领导包企、部门帮企、干部驻企”工作机制,组织1.4万名干部下沉一线,包抓联2.6万户企业。截至目前,收集到的问题97%已得到有效解决。每月定期举办的“政银企+”对接会,成为为企业纾解融资难题的“及时雨”,220条惠企政策通过精准推送,确保企业应享尽享。

  在灵台电厂建设过程中,灵台县成立的“煤电产业链专班”提供了全程保障,从税费减免、土地供应到煤炭运输,事无巨细;长王铁路的加速建设、新集水库的蓄水验收,更为项目长远发展扫清了“一路一水”的障碍。平凉国维淀粉从破土动工到建成投产,仅用时252天,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次年入规”的行业纪录。这背后是并联审批、用地保障、基础设施配套等“一站式”服务的强力支撑。

  “我们最终选择落户平凉,看中的不仅是这里优越的资源禀赋,而且是这里有温度的营商环境。”崇信叶润食品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利斌的这番话,代表了众多在平凉投资企业的心声。良好的营商环境,正转化为强大的吸引力,让平凉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平凉市将持续深化强工业行动,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随着一个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更多企业成长壮大。这座陇东工业城市将在打造全省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的征程上,书写出更加精彩的篇章。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