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让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临夏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19/03/12/ 09:2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王睿君

  提高脱贫质量 巩固脱贫成效

  2018年9月29日,省政府发出通知,正式批准包括临夏市在内的6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为了提高脱贫质量和巩固脱贫成效,在临夏市脱贫之后,临夏州委州政府提出:保持脱贫攻坚不懈怠,战斗势态不放松,以更实更细更高的工作标准推动乡村振兴,初步形成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每天清晨时分,临夏市南山站护林员韩生辉都会骑着电动车来到南龙山脚下,开始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

  2014年,韩生辉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年后,他家实现脱贫。“脱了贫之后我的工作怎么办?相关优惠政策会不会发生变化?”脱贫之后,韩生辉曾有过顾虑。

  “脱贫不脱政策”。帮扶干部的话让韩生辉吃上了“定心丸”。“有关扶贫政策我一直在享受,我要对这份工作尽职尽责,努力加油干。”他说。

  今年,是韩生辉从事护林员的第3个年头,靠着这份工作,他每年已有稳定收入8000元,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实现了稳定脱贫。

  临夏州进一步调整完善并实施好贫困户的“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和已脱贫户的“一户一策”巩固提升计划,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最大限度减少返贫问题。同时,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对接,扎实开展拆旧排危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全城无垃圾工作,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深化扶贫协作 突出定点帮扶

  “测量的时候,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这几个要点的掌握一定要精准,细致……”日前,在和政县2019年第一期东西部扶贫协作劳动力技能培训班上,学员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的讲解。

  和政县广泛收集适合贫困群众就业的岗位信息,在全面掌握贫困劳动力培训就业需求和培训工种需求的基础上,依据市场需求“订单”和掌握的农民工就业、培训意向“名单”,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做就业培训“菜单”。

  “我们培训的对象主要以适龄贫困劳动力为主,在培训过程中更加注重实际操作,力争让全县有意向的务工人员由苦力型、低收入型向技能型、高收入型转变。”培训班负责人介绍说。

  培训班所开设的电气焊、瓦工、钢筋工、架子工、电工、中式面点、牛肉拉面等7个专业11个班,让416名学员不再为“缺技术”而发愁;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确保每一名学员学有所得。

  “面点老师从最基本的揉面、擀皮技巧教起,重点学习各种花式面点的制作工艺,整个学习过程不但让我们增长了知识,还拥有了实践经验。”新庄乡关滩沟村的王婷说,“我要努力学技术,以后就可以凭手艺找一份工作。”

  在整个临夏州,像这样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劳动力技能培训班遍地开花,一个个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落地生根,这些将成为当地如期实现脱贫目标的有力支撑。

  今年,临夏州将进一步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积极争取帮扶资金,解决群众具体的困难问题,并积极拓展协作领域,做好产业对接、企业协作、人才交流的文章。临夏州有关负责人说:“我们将通过‘中国光彩事业临夏行’活动,引进更多民营企业到临夏兴办‘扶贫车间’和加工企业,加大产业转移力度,争取一些重点企业把产业链的重心放到临夏。”

  加强党建引领 凝聚发展力量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掌子沟乡达沙村地处临夏县的偏远山区,这里曾经是全县116个贫困村之一,共有7个社245户108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33户603人,贫困面达56.1%,是全县脱贫攻坚的重点村。

  短短两年时间,达沙村危旧房改造覆盖面、自来水入户率、水泥路通户率、电网覆盖率、宽带网络入户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六个100%”,实现了111户498人整体脱贫。

  在达沙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达沙村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村里结合干部驻村包社包户和“一户一策”要求,对即将脱贫的“走的人”;有强烈致富意愿、但缺乏资金技术的“站的人”;没有目标、等待观望的“坐的人”;消极懒惰、吃政策饭的“躺的人”等精准施策,教育引导“走的人”跑起来、“站的人”走起来、“坐的人”“躺的人”也能够走起来、跑起来,提振全村群众战胜贫困、共同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临夏州引导村党组织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组建产业党支部,扶持建立产业基地,实现“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去年以来,临夏州坚持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助力产业扶贫,探索“党建+产业扶贫”“党建+电商扶贫”等模式,全州建立扶贫车间115个,成立乡镇电商服务站3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电商服务点214个,建立农民合作社3975个。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