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壮丽70年】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2019/09/05/ 20:36 来源:每日甘肃网

航拍庄浪梯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朱宇鲲

  “以前活不好找,每一个活都要自己出去打问。现在和劳务服务公司合作,不仅工资有保障还省事,这个活干完下一个就接上了。”日前,灵台县什字镇草脉村郭某明说道。

  “人找不到活、活找不到人”是劳务市场既普遍又尴尬的现象。为此,灵台县把党组织建立在劳务产业链上,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劳务产业党总支,以村为单位成立劳务产业党支部,为农村群众“量身定做”政策咨询、岗位信息、技能培训、劳务对接、权益维护等事前、事中、事后服务,建成了覆盖所有农村贫困劳动力和用工单位的“灵台智慧劳务”信息管理平台,为精准精确的用工需求对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短短几年间,灵台县的劳务产业一下子就被盘活了,先后建起了14个劳务党组织,26家劳务公司应运而生,122名劳务经纪人像“红娘”一样,一头联系用工企业“找需求”、一头组织贫困劳动力“觅门路”,确保干活的人能找到活、用工的企业能找到人。

  “灵台县劳务输出脱贫模式,为全市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模板。”以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便灵活机动就业为重点,灵台县形成了“党组织+劳务公司(劳务服务中心)+企业+农户(贫困户)”的劳务产业发展模式。

  平凉是农业大市,相对富足的农村劳动力,既是平凉经济社会发展潜在的巨大资源,也是制约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因素。“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大部分有发展意愿、发展能力的贫困群众已如期实现脱贫,但仍有部分贫困户发展产业缺乏技术,家务负担较重,务工远不能去、近不能进,实施劳务远近输出,就是为了让这部分人的‘钱袋子’迅速鼓起来,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这位负责人说。

  这几年,平凉市把劳务产业发展当做产业扶贫中的当务之急,按照“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总体思路,市级财政每年列支劳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目前,年输转贫困劳动力3.6万人次,劳务输出已成为贫困户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