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共和国兰大人】郑炳林:心里眼里都是敦煌

 2019/09/10/ 06:4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李欣瑶

【共和国兰大人】

郑炳林:心里眼里都是敦煌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欣瑶

  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莫高窟调研。在敦煌研究院召开的座谈会上,一位头发花白的学者坐在总书记对面,谈起敦煌,他娓娓道来。

  他是兰州大学教授郑炳林,“我的研究对象就是敦煌学,我向总书记汇报了敦煌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情况,以及我们要站定敦煌学的高地,如何去补充和完善。”

  从1977年进入兰州大学历史系学习,到毕业留校任教。敦煌学,是郑炳林毕生所学所研,敦煌,是他绕也绕不开的地方。

  对郑炳林来说,眼里、心里都是敦煌。

  答应了的事,一辈子都要算数

  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

  郑炳林还是陕西黄陵县的一名拖拉机手。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郑炳林坐不住了,他借来同学的高中课本,白天上班,晚上熬夜复习。

  就这么匆忙复习了一个多月,郑炳林就参加了高考。考完之后,他对自己的发挥很不自信。一直到一封来自兰州大学的挂号信,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1978年2月,郑炳林来到兰州求学。当时的兰州还很落后,兰大校园里还有空地被开辟出来种菜。郑炳林和同学们挤在文科食堂,每月花10元钱的伙食费,吃着70%都是粗粮的食堂饭。

  物质上的缺乏并不能阻挡郑炳林精神上的追求,他说:“那会真的是求知若渴,看到什么学什么,无论什么先学了再说。”

  大学四年,郑炳林的生活很单调,除了教室、图书馆,就是饭厅和宿舍,每天他都学习到深夜一两点,“我不是班里最聪明的学生,但我绝对是最能吃苦的。”

  1982年,临近毕业的郑炳林被当时历史系的书记叫去谈话,谈话内容大致就是,兰大准备要发展敦煌学,想让他留校做研究。

  农村出身的郑炳林非常高兴,能留在城市,还能在大学里做研究,这太好了。但是当时系里提出了三个要求:留校后的郑炳林不能调走、不能考外地的研究生、不能在兰州以外的地方找对象。

  听起来近乎苛刻的要求,但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郑炳林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这一留,就是40多年。郑炳林说,答应了学校的事,一辈子都要算数。

  其实,留下郑炳林的原因除了承诺,还有敦煌学。在当时,“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言论在学术界占据了主流。

  他心里憋着一股劲,把敦煌学发展起来!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