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风物志】卖身葬父的董永,他的身份其实不简单

 2020/03/05/ 09:19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黄建强

卖身葬父的董永,他的身份其实不简单

《天仙配》剧照

  在中国民间传奇故事中,董永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以及他和七仙女的爱情传奇在中国广为流传。根据中国十大民间传说之一改编的《天仙配》更是让他的形象深入人心。

  在甘肃省博物馆里,收藏着一块墓砖,这块墓砖上模印的故事,正是董永卖身葬父和七仙女天人相隔,生死离别的画面。

  壹 “二十四孝”故事被搬进了坟墓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的这块“模印董永卖身葬父墓砖”文物,出自宋代,墓砖纵长25.5厘米、横长23厘米,厚度达4厘米。这块墓砖上有三个人物,墓砖右上角一朵云团之上,有一女子驾云而去,频频回首张望,似在留恋不舍;左下角一着古装男子右手牵一小男童,仰望着云端上的女子,左手高举,神情悲痛,似要抓住飞上云天的女子;小男童举手望天,似在呼喊着妈妈;砖面左上角是一篱笆扎就的花园,花园里一簇形似牡丹的花儿正在怒放,右下角一尊假山旁,翠竹摇曳,地面上还有一行行青苗,似在诉说着这里曾经是一处幸福美满的家园。

  这是一块征集到的文物。它到底出土于哪座墓葬,不详。

  不过,“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之一,中国古人很早就有用“二十四孝”故事的墓砖装饰墓室的习俗。这块文物正是宋代人按照传统习俗放置在墓葬中的。

  “二十四孝”流传甚广,影响极深。一般认为元代后期郭居敬最早订正《二十四孝》,就是汇集唐宋时期以来民间流传的孝子故事,整编为“二十四孝”。事实上,有关文本《二十四孝》成书问题并非传统认识的那样简单,大量考古资料表明,早在北宋中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就出现了相当成熟的“二十四孝”。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南、山西、山东,以及河北、陕西和甘肃等地考古发掘了100多座宋金元时期带有孝子图像的墓葬。

  大量资料表明,宋金元时期北方地区墓葬中“画像二十四孝”图像形成了一套相当稳定,并流行的人物固定组合,即:舜子、闵子骞、曾参、郯子、老莱子、蔡顺、丁兰、董永、郭巨、孟宗、姜诗、王祥、鲍山、刘明达、刘殷、鲁义姑、陆绩、田真、王武子妻、韩伯瑜、杨香、元觉、曹娥、赵孝宗。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的这件文物的主人公,正是“画像二十四孝”中卖身葬父的董永。

模印董永卖身葬父墓砖

  贰 卖身葬父的董永其实是个侯爷

  晋人干宝《搜神记》中《汉董永》一文记载:汉代千乘人(今山东滨州博兴县)董永,家里很贫穷,父亲死后没有钱入葬,就卖身为奴借钱安葬父亲。在去财主家做长工抵债的途中,遇到一位仙女化身的女子,主动要求做董永的妻子。夫妻一同来到财主家,财主要求织出三百匹细绢才可以抵债。董永夫妻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回家的路上,走到月前相会的那株槐树下,女子才说出了真实身份“天之织女”。原来天帝为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动,遂派自己的小女下凡,帮董永一起还债。

  从干宝所述来看,董永是个汉代农民,而且是个社会下层的“穷小子”。《搜神记》是笔记小说,历史上是否真有董永原型?查阅史书,发现汉代还真有一个“千乘人”董永。

  据《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记载,董永的曾祖父董忠,是汉宣帝刘询的随从警卫(期门)。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长安男子张章找到董忠,揭发已故勋臣霍光之子霍禹谋反。董忠立即上报给上司(左曹中郎)杨恽。

  霍禹被镇压后,张章、董忠、杨恽作为有功之人,均得到了朝廷的奖赏,升官加爵。董忠被封为“高昌侯”,赐千户,后因犯法被削户,只保留79户。但董家从此有了爵位,其子董宏、其孙董武先后继承高昌侯爵位。

  在汉哀帝刘欣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董武因其父董宏“佞邪”,被剥免了封侯。一直到建武二年(公元26年)五月,在刘秀当了皇帝(光武帝)之后次年的“拨乱反正”中,董家才被恢复了爵位,董忠的曾孙、董武之子董永,承袭“高昌侯”。如此说来,董永可不是个普通的农民穷小子,而是一名货真价实的“官二代”。至于其为何沦落到“卖身葬父”的地步,或与其父亲爵位被剥夺、家庭突遭变故有关。

  董永是个“有身份的人”,也为古人所认同。在山东临沂吴白庄画像石墓门楣上发现的一幅“董永故事”绘图中,董永便是戴进贤冠的形象,能戴进贤冠,说明董永是个有文化的人。“高昌侯”董永与干宝笔下的董永是同一人吗?史书没有确证,但故事原型十有八九是确凿的。

  叁 孝道故事缘何变为了爱情剧

  甘肃省博物馆的“模印董永卖身葬父墓砖”中的女子,就是传说中的七仙女,而那个小男童,传说叫董仲,是董永和七仙女的孩子。不过从干宝故事中所述,似乎董永和七仙女只在一起一个多月时间,不大可能有孩子。那么后来故事中为何有了小孩呢?

  从考古发现和古代传说来看,董永的故事在西汉即已流传。但董永的早期形象并非浪漫青年,而是一位十分难得的“孝子”,因为干宝这则故事,在当时董永作为“道德楷模”,为提倡孝道的儒家文化所赞扬和推崇。故事流传到宋代,已经从原来纯粹的宣扬孝道变为了世俗的爱情故事。

  董永广为现代人熟悉,是因为其与七仙女之间的爱情传奇,董永“桃花运”爆棚,天上掉下个仙女媳妇,浪漫的爱情故事和凄美的结局,非常符合宋元时期市井里巷中老百姓的胃口。

  最早提及“董永遇仙”传说的,是汉末才子曹植。曹植在其悼念父亲曹操的《灵芝篇》中写道:“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债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到了宋元间清平山堂话本《董永遇仙传》中已经明确董永妻子是“七仙女”,七月七下凡,所生之子也由“董仲”变为汉代儒生董仲舒。更有甚者传说“董仲”就是祸乱汉朝的“西凉军阀”董卓。此后,有关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越发丰富,出现了《董秀才》《遇仙记》《织锦记》《槐荫别》等各种版本的“董永遇仙”故事。

  而现在广为人知的黄梅戏《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卖身》。《天仙配》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黄梅戏的保留剧目之一,也是首部以电影方式出现的黄梅戏,讲述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伉俪,憧憬美好生活,最终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爱情故事。第二年,七仙女在天庭为董永生得一子,玉帝难容,她只好忍痛把儿子送到当年相会的老槐树下,托梦嘱董永领子。

  现在在甘肃省博物馆中看到这块董永卖身葬父墓砖,人们不禁会在耳边响起传唱海内外的爱情二重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戴发间。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撰文/黄建强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