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干坐在扶贫车间的缝纫机前扎鞋帮 韦德占 摄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韦德占
春暖花开的日子里,王建干坐在扶贫车间的缝纫机前,开机、引线、扎鞋帮……一周前,他刚刚拿到了一笔3000元的工资,他将这份工资分成两份,一份交给父亲贴补家用,另一份自己存了起来。看着银行卡里的第一笔存款,王建干开心地笑了,这是梦想的开始。
4年前,王建干一家还住在世代生活的陇南市武都区大山上的赵杨坪村,那是坪垭藏族乡最偏远的村子之一,坪垭藏族乡又是武都区最为贫困的乡镇之一。背靠大山,地势险要,环境复杂,自然条件差……截至2014年底,这里的人均纯收入只有3156元,位列武都区末尾。
大山,就像是世代传下的魔咒,将王建干一家结结实实地“绑”在了这里,也“绑”住了他家的致富梦。
大山,还让王建干从小落下病根,右腿不太灵活,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下山、上山,也无法外出谋生活。
山大沟深,村里谁有个头疼脑热下山取药就医,需要翻过3座山头,来回得花一整天的时间。王建干1岁的时候突发高烧,因一时半会走不出大山,父亲便自己动手为他打了退烧针,这一针,却让王建干落下了病根。
后来,和王建干一起长大的孩子,有的下山读书,有的去外地去打工,有的已经结了婚……
听得、看得多了,王建干就常常坐在山头上,望着山下发呆。有时只是发呆,有时他也做做“梦”——“要是我也能到山下去看看该多好?”
2016年,王建干的“梦”实现了。
为了让坪垭藏族乡的群众尽快摆脱贫困,那一年,陇南市武都区因地制宜实施坪垭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决定把全乡8个村5000余人全部搬出大山,彻底拔掉穷根。
规划、实施、推进……眼看着一朵盛大的莲花逐渐绽放在山脚下。王建干的心也跟着沸腾了,“真的要去山下了!”
2018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坪垭藏族乡全面完成了整体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8个村1236户群众顺利入住新区。王建干一家也住进了两层120多平方米的小洋楼里。
坪垭藏族乡移民新村
终于下山了。看到移民新村为大家提供公益性岗位和在扶贫车间工作的机会,王建干不想再和以前一样,闲在家里。
“或许,我也可以自己挣钱。”抱着忐忑的心情,2018年11月,在父亲的陪同下,他来到莲华兆瑞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扶贫车间咨询情况。
“来!扶贫车间,扶的就是贫困群众!”扶贫车间负责人的这句话,王建干能记一辈子。
这是一家生产、销售宾馆酒店一次性洗化用品、特色旅游商品、服装、鞋帽、毛绒玩具等产品的扶贫车间。都是手工活,王建干做起来并不吃力。因为珍惜,他格外努力上进,业绩突出。
这个春天,王建干成了扶贫车间的“师傅”。他在忙碌的同时,会不时起身去看看旁边新同事的情况,发现不对的地方会轻声嘱咐:“你看,这里应该这样做!”
王建干正在带领工人们加工产品
航拍坪垭藏族乡,兰海高速穿村而过
春日里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愈渐自信的王建干坐在扶贫车间大门口休息,看着穿村而过的兰海高速上川流不息的汽车,他决定为多年来埋藏在心底的另一个“梦”付诸行动。
“我要成为一名汽车修理技师!我从小就喜欢车,因为腿脚不便开不了车,那我就去修车。我要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等我攒够开修理铺的钱,我就去相关技校学手艺。”以前因为困在大山里,这个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梦想他不敢讲给别人听,如今有了稳定收入,王建干终于说出了埋藏在心底十几年的梦想。
相关新闻
- 2020年03月20日【那山,那水,那春天】脱贫攻坚进行时陇南系列报道之十四蒲陈村变样了!
- 2020年03月18日【那山,那水,那春天】脱贫攻坚进行时陇南系列报道之十三 西和:扶贫产业遍地开花
- 2020年03月18日【那山,那水,那春天】南果北种 成县种植火龙果结出好日子
- 2020年03月17日【那山,那水,那春天】脱贫攻坚进行时陇南系列报道之十一 成县:“订单”种植保增收 产业扶贫添新路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