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扶贫路——合作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每日甘肃网4月22日讯 据甘南日报报道(记者 张金鑫)党的十八大以来,合作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脱贫攻坚的部署要求,紧盯“脱贫摘帽”目标,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大力开展绣花式扶贫,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28%下降到2019年的0.04%,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4164元提高到2019年的8544元,农牧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各族群众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转变。
“现在疫情得到控制,我们已组织人力,加紧施工,依托花卉园区绿色生态环境,以当地民俗为基础,融合藏文化,形成藏式特色,集花海、农事体验、藏式风情民俗村、亲子互动、康养等多类型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将生态观光旅游建设成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努力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塑造‘印象甘南,合作会客厅’名片。”致富带头人石磊信心满怀地说。
2018年初由合作市政府牵线,石磊与卡加曼乡香拉村签订了帮扶协议,和当地群众以资金、土地、技术等几种方式入股的模式组建了合作市香拉梅朵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及绿丰源高原花卉旅游合作社。经过一年多的运营,公司及合作社业务逐步上升,群众增收稳步上涨。他带领公司紧抓发展机遇,在卡加曼乡香拉村、博拉村原有合作社的基础上延伸开发了香拉花海田园综合体项目。.
坚持党委政府牵头抓总,及时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州有关精神,谋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并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实行县级领导包抓、市直单位帮扶、党员干部包户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形成良好工作局面。
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把有限的资金和精力用在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上,因村因户施策,着力补齐短板,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夯实脱贫基础,住房、饮水、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行政村网络、通讯普及率均达到100%,农牧户饮水安全比例达到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7%,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5%,残疾人“两项补贴”应补尽补,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始终将党建引领促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保障,重视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支部带头人,加大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力度,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挂职,创新实施“能人入党”办法,大力推广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建设”模式。把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题培训、夜校辅导等。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和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扶贫先扶志,发放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册,抽调干部在乡、村、组面对面宣讲政策,实打实解决困难,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干劲明显增强。同时,完善脱贫攻坚协调合作机制,压实各职能部门、乡村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职责和任务。牢牢抓住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机遇,加强沟通衔接力度,全面拓展人才交流、劳务协作、产业合作、携手共建、消费扶贫等重点领域的帮扶工作,做好帮扶和捐赠资金的使用管理,把好项目关口,实行动态监控,跟踪了解资金安排、支出进度、项目实施等情况,有力助推脱贫攻坚进程。
着眼集中资源打好脱贫攻坚战,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整合各类涉农和帮扶资金,不断加大扶贫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全面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土地增减挂钩资金统筹用于脱贫攻坚,优先支持产业培育、就业扶贫、贫困村整体提升等扶贫项目,全面保障“两州一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项目和“3+1”冲刺清零、“5+1”专项提升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实施大批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有效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支撑。
合作市坚持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农牧产业发展、“三变”改革作为脱贫攻坚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100%覆盖贫困村,惠及全市50%的农牧民群众,富民产业培育优先倾斜贫困户,贫困户产业发展到户扶持率达100%,农牧村“三变”改革优先聚焦贫困户,带动622户农牧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实现了脱贫攻坚与农牧村各项工作的深度融合,有力促进了农牧民脱贫致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19年04月05日合作市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