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部分地段换新树 部分柳树动“手术” 兰州黄河风情线“治絮”,你咋看?

 2020/05/13/ 08:32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孙建荣 滕效宏

部分地段换新树 部分柳树动“手术”

风情线“治絮”,你咋看? 

“植物医生”为柳树做“手术”

  杨柳很美,飞絮很烦。5月11日,黄河风情线大景区园林绿化所园林工人给部分地段柳树做了“手术”,以防飞絮扰民。据称,自去年以来,该所就对黄河铁桥、黄河母亲等地段的248棵柳树飞絮防治进行了试验,而且取得了明显效果。今年,该所继续在黄河风情线沿线扩大试验地段,再次对300棵柳树进行飞絮防治。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称,为了解决柳树飞絮问题,我市在积极开展防治工作的同时,将引进新树种逐步更换城区内长势弱、病虫害多的柳树。

  植物“医生”妙手治絮

  当天,记者在龙源公园找到了正在工作的园林工人,他们堪比植物“医生”。两人在箱子内拿出药剂,将每支震荡摇晃1-2分钟,药剂完全溶解后,准备给柳树做“小手术”。电钻就是手术刀,按照树胸径的大小不同,植物“医生”开始在树木上小心翼翼打孔。“如果是50至60厘米的树木,可以打四五个孔,药剂量用5支左右,如果是小树,树胸径在20厘米,用1支就可以啦。”园林工人边说边在打好孔口内斜插上药剂。记者注意到,这种试验药剂产品名称叫“国光植缘”,属高活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生理功能与内源赤霉素相同,通过输入树体后,打破树体原有的激素平衡,从而抑制杨柳树的花芽分化,起到抑制开花的作用。园林工人说,试验杨柳飞絮防治,只能等到花开快结束时才能做“手术”,在头年使用后,要等到第二年春季才能观察到抑制飞絮的效果。这些药剂大约一晚上就输入到树木内了,等药剂输完后,再将这些空药剂瓶子收回,以免让市民拿走发生意外。

  300棵柳树“打针吃药”

  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园林绿化所所长杨自鹏说,兰州黄河风情沿线有近2000棵各种柳树和杨树。2019年5月13日至25日,黄河风情线大景区园林绿化所对南滨河路元通桥至黄河母亲雕塑的河堤以上,选了248棵柳树进行飞絮防治试验。经过一年的现场观察,使用国光植缘的柳树,柳絮基本无花絮产生,防治效果良好,而且对柳树生长无不良影响。通过综合对比,防治效果为95%以上。今年将继续扩大试验面积,对黄河风情沿线部分地段300棵柳树再次“打针治病”,防治柳树飞絮,并做进一步观察。如果对环境有所改善,将逐年对黄河风情沿线近2000棵柳树和杨树推广飞絮防治。

  当天,记者在黄河风情线采访时,市民对黄河风情线大景区园林绿化所飞絮防治工作大表赞同。李女士说:“在黄河铁桥、近水广场等地,今年柳树飞絮明显减少,户外运动嗓子也舒服多了。如果是柳树飞絮防治的作用,应该大力推广,让烦人的柳絮与大家说拜拜吧!”

  引进新树种逐步替换柳树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正是因为飞絮的问题,这些年兰州市林业局在城市绿化中已经很少采用这个树种了,即便采用,也是选用不开花飞絮的雄株。同时,也在积极开展柳树飞絮问题治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逐步对城区内长势弱、病虫害多的柳树进行更换,如在南滨河中路将长势衰弱的柳树更换为国槐等树种;二是对生长旺盛产生飞絮较多的柳树雌株注射药剂,抑制柳絮的产生。比如2019年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对南滨河路元通桥至白马浪段、北滨河路廉政公园从七里河桥至金牛街段的柳树进行了试验,此药剂当年使用,次年见效,就目前来看,两个试验路段抑制柳絮效果较好。但药剂成本较高,要想大规模长期推广,还是有较大难度的。建议市民朋友在柳絮发生的时候尽量避开这些地方,或者通过佩戴口罩的方式减少影响。

  “一街一品 适地适树”

  市林业局园林绿化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道路绿地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紧密结合,乔、灌、花、草合理搭配的原则,按照“一街一品、适地适树”的原则,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街区,先后建成了城关区甘南路、酒泉路、七里河区彭家坪B224号路的银杏大道,城关区607号路、雁南路、安宁区585号路、长新北路、七里河区彭家坪T218号路的法桐大道,城关区天水路园林景观大道,城关区庆阳路、七里河区南出口及169号路樱花景观带,城关区酒泉路玉兰及高杆月季景观带等一大批道路景观绿化项目。目前,我市植物的品种大约240种,常见的有40多种。适宜我市栽植的品种有国槐、杨柳、榆树、刺槐等40余种,且大多为本地树种。近年来,我市引进了法桐、银杏、紫薇、樱花等20余个新品种,目前这些新品种长势良好,大大丰富了我市的植物品种。槐树为我市的市树,全市约有行道树国槐12万株,大多表现良好,适应性强,树干通直。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