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楞沟村56户新农村村居气派整齐 韦德占 摄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韦德占
仲夏时节,站在东乡县高山乡布楞沟村的山梁上向下望去,只见深浅不一的沟壑好似凝固的波浪,波浪外层被山杏、油松、刺槐、红沙柳等灌木覆盖,绿意十足。
山坳中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红墙灰瓦的56户新农村村居气派整齐,村活动中心、村小学、便民超市以及公路服务中心等新建的公共设施格外醒目……新农村建设好了,山也变绿了,孩子可以在家门口上学,老人能在家门口就医……
谁能想象,7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种景象:这里曾是东乡县位置最偏僻、群众居住最分散、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方。光秃秃的山坡,满目黄褐色,整个村庄凋敝不堪,人心思迁……
马麦热家被全国妇联授予“最美家庭”称号
东乡族女性心灵手巧,马麦热的刺绣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
“条件太差,生活不下去了。”十几年前,马麦热的小儿子刚出生,大儿子马海龙才5岁,她便和丈夫马外那西带着孩子举家来到兰州海石湾租房打工。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布楞沟村,留下了“把新农村建设好”的深情嘱托。
也是在那一年,马麦热和丈夫回到了老家。他们认为,村子今后的发展肯定会大不一样。回到村里后,夫妻二人赶上移民搬迁,住进了新房。凭着在外面打工积累的经验,马麦热在家办起了农家乐,丈夫则搞起了养羊产业。
如今,马麦热家的农家乐一年就可以净赚2万元,大儿子马海龙也成为了布楞沟村巾帼扶贫车间的厂长,年生产花馃馃10万斤,发展前景大好。
“没想到总书记那天会来到我们家,问房子住了多少年?粮够不够吃?低保有没有保证?看病有没有保障?孩子有没有上学?……”直到今天,再次提及当时的情形,马麦志依然激动得热泪盈眶。
马麦志家的老房子成了游客打卡的村史馆
村里的孩子们开开心心去上学
在村史馆,马麦志告诉记者:“这是我以前的老房子,2013年习总书记来的时候,我就住在这里。当年年底就把北边的山推平盖了新房,我们也搬进了新房,现在这个老房子成了村史馆。”
2013年年底,布楞沟村建成了新农村56户,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要求,村子实施异地搬迁,马麦志没花一分钱就住进了5间宽敞明亮的大房子。不仅如此,政府还给他1万块钱添置家具。2018年7月份,马麦志自己又盖了5间房。
走进马麦志家的房子,光洁的地板、漂亮的吊顶、壁挂式的暖气……“多亏了扶贫的好政策,盖房子基本上没花什么钱,新房里还有洗澡间,五十多岁的人了,从没想到还能在自己家洗上澡……”马麦志摸着胡子,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曾经,布楞沟村有吃水难、行路难、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增收难“六难”。回忆起当年上学时的情景,马海龙感慨地说:“只有一间教室,3个年级的学生在同一间教室上课,两个娃娃坐一个板凳,我当年为了抢板凳都和同学打过架……”
如今的布楞沟小学,两层高的教学楼宽敞大气,操场上还铺着绿色的塑胶。“7年间,布楞沟小学由200平方米变成了2000平方米;由10名学生变成了小学部37人、幼儿园28人,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了100%;由2名老师变成了7名本科以上学历的师范院校教师……此外,我们还根据学生需求开设了书法、音乐、舞蹈、棋艺等兴趣班,课间操也加入了网络流行的舞蹈元素。”校长李国华说。
布楞沟小学的孩子们在上体育课
孙强向记者讲述上学难题得解的过程
毕业于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孙强,2013年9月从家乡平凉来到了布楞沟小学。“以前,因为贫穷,家里劳动力少,村民不愿意让孩子上学。而如今,村庄发展了,办学条件好了,家长对教育是真重视,争着把孩子送进学校,时不时还要来学校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这些年,孙强见证了布楞沟家长和孩子思想观念的转变。
看着眼前满山青翠,郁郁葱葱的景致,老支书马占海感慨:“这环境多好啊,以前这山上光秃秃的,都是黄颜色,哪里还有绿色啊,现在真是不一样了!”
从2013年开始,布楞沟村就把生态环境修复与促农增收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植树造林,累计完成造林5750亩,其中荒山造林2500亩,退耕还林3167亩,村庄绿化美化83亩,着力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积极发展以啤特果、核桃、杏子、花椒、枸杞等为主的经济林,推广甜高粱等饲草作物。通过大面积实施植树造林工程,降雨量明显增多,年均降水量达到535毫米左右,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了改善。
7年来,布楞沟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破解群众增收难题上做文章,实现了“幼小村中读,小病村中看,工作村中干,汽车开进村,有树来乘凉,砖房敞又亮”的新景象,人人感叹生活的变化日新月异,正朝着小康生活与乡村振兴的目标努力奋进。
布楞沟小学校长李国华带领幼儿园的孩子们背《三字经》
布楞沟小学书声琅琅
村民在家门口就医
村卫生院医生马红梅在为村民取药
新农村建设好了
布楞沟村积极推进植树造林
新农村一角
本文图片摄影: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韦德占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07月07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布楞沟村向总书记汇报:把水引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