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省外媒体看甘肃

【人民日报】甘肃金昌市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生活有滋有味

 2020/09/15/ 17:03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董洪亮 刘书文 银 燕

甘肃金昌市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让老年生活有滋有味(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本报记者 董洪亮 刘书文 银 燕 《人民日报》(2020年09月15日 第02版)

  走进甘肃金昌市养老康复中心八冶康颐医养公寓,正赶上一场热闹的慰问演出,台上节目精彩纷呈,台下老人喜笑颜开。

  这所由金昌市政府与八冶建设集团公司合作建设的养老康复中心,有养老床位1000张,其中基本保障性养老床位400张;还有居家养老住宅1970套,为老人提供居家生活、养老养生、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等多种服务。

  近年来,金昌市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融合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1所、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118所,有效满足了社区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安心:医养结合探新路

  82岁的蔺福汉老人在台下看演出看得津津有味,不时鼓掌喝彩。

  “这里生活好,吃穿不用愁,心里踏实。”看完演出,蔺福汉在护工的陪伴下回到公寓。

  “有专人负责打扫卫生、洗衣服,还定时为我们检查身体。”蔺福汉是金川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老伴去世后,去年9月住进了医养公寓。

  “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是专业的医生和护士。白天每隔3小时、晚上每隔2小时都会巡视查看,保证24小时照料。”护士长田宝莉介绍。

  “我们建设了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医院、残疾人康复医院、老年大学、养老公寓、居家养老住宅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康颐医养置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广承栋表示。

  暖心:居家养老解难题

  一份包子和小菜,一碗稀饭,在金川区昌丰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2岁的徐义刚吃过早饭,“老伴去外地照顾孙子了,我一人在家,一日三餐基本都在这儿吃,早餐一般花4元,午餐、晚餐固定各6元,卫生又实惠。”

  社区有160名老人办了饭卡,社区工作人员建了微信群,每天在群里公布菜谱,老人们可以提前订餐。

  吃过早饭,徐义就到楼上的棋牌室下棋、打牌。活动室内,有的老人在打乒乓球,有的在练习书法,还有的在读书、上网。

  棋牌室不远的舞蹈室内,居民裴芳萍正和旗袍队的姐妹们为两天后的一场演出排练。“我现在几乎每天都来。”裴芳萍停下脚步,“退休生活充实了,人也更有活力了。”

  目前,金川区组建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共录入老人信息3万多条,累计服务老年人达8245人次。“不仅为很多老人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还让他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金川区昌丰里社区党委书记白艳彬说。

  舒心:公建民住享安康

  来到永昌县南坝乡何家湾村,一座座房屋整整齐齐。

  “以前,我们住在山脚下的土坯房里,一下大雨就怕房子被冲毁。”70岁的村民严登虎指着远处的祁连山说,“去年,我们搬来这里,没花钱就住上新房子,再也不怕下雨了。”

  走进严登虎家院子,卧室、厨房、卫生间装修一新,生活用品、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外面的棚子里可以种蔬菜,基本上够平时吃的。”严登虎说。

  63岁的村民王得才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患有肺病,干不了重活。“村里给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每月能有500元收入。家里还养着七八只羊,每年出栏三四只,一只能卖四五百元。”王得才说。

  严登虎和王得才住的房子,是何家湾村在集中居住点建的“公建民住”房屋。“为解决五保户、残疾人及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住房问题,村里采取‘公建民住、产权归村、循环使用、互助服务’的模式,建了30套42平方米的小户型农宅,目前已经入住24户32人。”何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张泽霞介绍。

  截至今年8月底,南坝乡共建成公建民住住房80套,已入住48套;金昌市已建设公建民住集中居住点房屋920套。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