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走进兰州新区】敢“拼”敢试 以“新”破局 ——探寻兰州新区逆势崛起之路系列报道之一

 2020/09/21/ 06:1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王光庆 邱暄美 白德斌 刘 健 尤婷婷

【走进兰州新区】敢“拼”敢试 以“新”破局

——探寻兰州新区逆势崛起之路系列报道之一

兰州新区已成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园林城市。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铁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光庆 邱暄美 白德斌 刘 健 尤婷婷

  20.2%!

  这是兰州新区今年二季度的GDP增速。

  一石激起千层浪。曾经,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甚至遭受“鬼城”质疑的兰州新区,却在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下,逆势崛起。

  8年的时间,很长!因为,全省的目光都聚焦兰州新区的发展,等待着它“破茧成蝶”的那一刻。

  对于兰州新区来讲,8年却很短。在一张空白的“草纸”上,绘出一座现代化的新城,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可想而知。

  “时间不够用”,成为兰州新区干部的最大感受。

  争分夺秒!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兰州新区在确保“零确诊”“零疑似”的前提下,“一企一策”迅速复工复产。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兰州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用电量、市场主体分别增长10.2%、31.7%、9.6%、16.4%和17.3%,大口径财政收入增幅更是达到77%。

  华丽的数据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强力支撑?采访组日前深入兰州新区,探寻兰州新区逆势崛起之路。

  全省之力在汇聚

  时间倒回8年前。

  2012年8月,随着国务院的正式批复,兰州新区成为国家发展大棋局中一枚重要的棋子。

  “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载着四大功能定位的兰州新区就此出发。

  肩负国家级新区的使命、拥有广阔空间的兰州新区,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呈现在全国面前?

  挑战总是与机遇相伴。

  历史上的秦王川干旱少雨,流传着“此地原本是荒滩,祖先明末才种田”的歌谣。直至上世纪90年代,随着引大入秦工程的通水,这里才迎来历史性的转机。

  但即便在新世纪第一个10年,秦王川依然是一个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区,没有任何工业基础。

  从思路到规划,从基础到产业,从政策到服务……一个个难题摆在了兰州新区面前。

  “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我们也曾遇到过成长的烦恼。”兰州新区主要负责同志说。新区发展初期,经济实力弱与改革创新不足叠加,国家级新区动能发挥不充分,新区一度“新”不起来。

  关键时刻必须要有关键之举。当兰州新区发展缺乏动能之时,省委、省政府作出“举全省之力”建设兰州新区的决策部署,并且8年来持续“加码”,成为新区崛起的根本。

  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之后,省委、省政府迅速研究出台《关于支持兰州新区开发建设政策的意见》。2017年,在兰州新区动力转换期,下发《关于支持兰州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

  在兰州新区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为其量身定做的支持政策总能如期而至。

  2020年7月,省政府再次出台20项“真金白银”的举措,进一步支持兰州新区深化改革创新。

  “没有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没有全省上下的鼎力支持,就没有兰州新区今天良好的发展态势。”兰州新区主要负责同志说。

  上下同欲者胜。如今的兰州新区核心区,160平方公里范围内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广阔的土地上,条条大路纵横交错,一座座产业园区分布其间。林立的高楼大厦和密布的厂房车间,无不显示出这座新城的生机。

  设施全了,环境好了,投资纷至沓来。从2011年到2019年,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39亿元增长至201.6亿元,年均增幅达到22.8%,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国家级新区第一。

  改革之力在奔涌

  兰州新区的开发建设之路,从一开始就没有成熟的模板,注定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今日的崛起,靠的是敢于先行先试,矢志不渝地向改革要动力。

  加速发展,兰州新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项目落地速度慢。

  建设初期,一个投资项目从立项到落地往往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产值迟迟形成不了,政府着急;钱花了,却迟迟得不到回报,投资者着急;更重要的,关键还容易错失发展机遇。

  2016年起,兰州新区着力以改革提升服务效能,努力打造“管理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运营成本最低”的现代化新区。

  按照项目审批环节的必要性,兰州新区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承诺制试点工作,将过去一些需要审批,但能够通过项目实施主体承诺代替的审批事项,全部改为承诺制,不再进行审批。

  兰州新区对整个审批流程进行优化,能够取消的全部取消,能够并联开展的全部并联,能够不见面办理的全部通过网上办理。

  2020年,兰州新区在前两年改革的基础上,推出了3.0版本的“项目策划+蓝图管控+容缺受理+区域评估+代办服务+并联审批”综合服务模式,取消修详规审查,企业在取得用地和总平面图后,拿地即可开工,项目落地周期平均缩短五分之一以上,又一次走在了全国前列。

  “政府是为企业服务的,兰州新区要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就必须打造出适宜企业发展的最优营商环境。”兰州新区主要负责同志说。

  坚定改革的态度,缘于对发展的清醒认识。从管理体制到干部人事,从招商扶商到国资国企,改革在兰州新区深度进行,涵盖了8大领域。

  发展观念变了,干部作风转了,办事效率高了,国家级新区建设因改革而全面加速。

  兰州新区开展建设以来,已累计引进产业项目760个、总投资37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大数据、生物医药等十大产业全链循环发展。

  2019年,兰州新区获评“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成为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绿色之力在升腾

  绿色化工产业园区是兰州新区新近打造建设的又一产业园区。

  在很多人眼里,化工都是经济发达地区淘汰下来的落后产能,在兰州新区布局化工产业,合适吗?

  对这个问题,兰州新区提供了另一个视角——绿色。

  总体规划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绿色化工产业园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兰州新区绿色化工产业园区已引进化工产业项目128个、落地产品367种。其中,10多个项目已在不足半年的时间建成投产。

  未来几年,有望成为一座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绿色化工产业园区。

  大园区折射大新区,绿色化工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是兰州新区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近两年来,兰州新区敢于打破阻碍发展的条条框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调整思路规划,大胆尝试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现代农业,成为兰州新区的一个新产业。

  “发展农业?”有人提出质疑:是否适合新区?

  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兰州新区因地制宜发展起了现代农业。

  如今,与现代化工业厂区相邻的是一座座高标准的日光温室、双模大棚,各种水培蔬菜、有机果菜长势旺盛,刷新着人们对现代农业的认知。

  在面积达10多万平方米的高端智能花卉温室里,各色玫瑰花、非洲菊散发着怡人的香味,竞相绽放。

  “明年,兰州新区的鲜切花产量将达到1亿枝,产值达到4亿元,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花卉产业基地。”兰州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兰州新区的建设发展,不仅在拼质量、拼效益,还在拼结构、拼绿色。

  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在这个曾经贫困落后的农业村镇,一座产业快速集聚、产城融合、开放平台功能逐渐释放的现代新城正在拔地而起。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