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西县锦屏村堡子梁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韦德占 通讯员邬凡 李志杰
9月的陇原大地,酷暑消退,秋意渐浓。
陈金鑫走进陇西县锦屏村堡子梁,村里的一草一木尽收眼底。“看,村部院里的是合作社的耕种机;路边都装上了太阳能路灯,一共23盏;东边新整修的那是养鸡大户老裴家的院子……”谈起眼下这个他驻扎了一年多的村子,陈金鑫如数家珍。
锦屏村是定西市陇西县渭阳乡的深度贫困村之一,今年28岁的陈金鑫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天水车站派到村里的扶贫干部。
刚到这里时,陈金鑫入门入户讲政策、作动员时,经常吃闭门羹,甚至被“赶出来”也是常有的事。这令满怀壮志的他倍感疑惑,这么好的政策为什么不好落实?很快便得到答案:乡亲们“习惯了”,觉得脱不脱贫无所谓;部分村民还抱有“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策奔小康”的心态。

陈金鑫(右一)动员建档立卡户在铁路帮扶基建项目中务工
陈金鑫暗下决心,非要在这里干出个样子,不负组织重托,他决定先从党员和思想积极的村民入手。他瞄准了锦屏村生态放养鸡这一特色养殖业,先后4次利用锦屏村党支部与天水车站货检车间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主题党日活动的契机,立足“扶志+扶智”的核心要义,通过引进来讲党课、走出去学技术,激发贫困村党员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动力。
2019年9月份,陈金鑫在对发展养殖的可行性走访调研后,撰写了“锦屏生态放养鸡”项目创业书,参加“铁路对口扶贫点青年创业赛”,为锦屏生态放养鸡进行推广宣传,拉动市场购买,并主动与养殖户签订帮销协议。销路顾虑打消后,86户建档立卡户积极申报这个项目,短短的三个半月为每户平均创收870元。村民裴建雄更是通过养鸡实现脱贫,成为村里家喻户晓的致富“明星”和项目带头人。

陈金鑫在“铁路对口扶贫点青年创业赛”现场进行放养鸡项目推介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帮建的农机合作社
尝到了甜头后,村民们逐渐对这位毛头小子刮目相看。此后,陈金鑫通过走访市场经销商、结对帮扶单位,为锦屏村贫困户帮销土豆、鸡肉、鸡蛋、胡麻油等多种农特产品,联系铁路工程建设单位开展劳务输出等方式,不断拓宽村民致富渠道。
眼看身边的“穷兄弟”通过辛勤劳动过上了好日子,村民们坐不住了,纷纷主动到村上找帮扶干部问路子、领项目、找活干,陈金鑫逐渐从大家眼里的“门外客”成为“座上宾”。
有了村民们的认可和配合,工作开展起来就容易多了。一年多来,陈金鑫帮助锦屏村建立农机合作社和农特产品储备、分级、初加工中心,解决了长期困扰该村的劳动力缺乏问题。这些举措不仅惠及全村305户1369人,更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受益。

为村民发放鸡苗现场

陈金鑫在老裴家后院与之探讨鸡苗的饲养问题
通过帮扶,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的精神面貌更是焕然一新。锦屏村贫困发生率已由2014年的45.3%下降至1.97%,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稳定超过2万元。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随着锦屏村的步子越走越稳,这位“90后”扶贫干部也逐渐从青涩走向成熟,写下“青春修炼手册”的华丽一章。
相关新闻
- 2020年04月17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看平凉】庄浪县石桥村:驻村干部“沉下去” 脱贫成效“提上来”
- 2019年01月04日渭源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综述
- 2016年02月23日武都汉林乡精准扶贫显成效 驻村干部带领村民脱贫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