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甘肃省脱贫攻坚县(区)宣传周·静宁】向小康生活迈进——静宁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20/10/12/ 03:3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蹇勇德 左玉丽 杜雪琴 曹立萍 朱宇鲲

  夯基础

  脱贫有保障

  房屋的变迁映射着一个家庭的变化。

  静宁县甘沟镇雷黄村69岁的老人黄邦明终于有了自己的新房子。

  “老了,老了,还能住上新房子。”黄邦明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家坐坐,他说,党的政策好啊。

  黄邦明家原先是两间土坯房子,因为年久失修,后墙全靠木椽顶着。2019年,通过危房改造政策,县财政补助4.2万元,再有亲友帮工,只花了2万元,便有了这间宽敞安全的新房。

  静宁县全面落实危房改造政策,对特困危房户给予差异化补助,累计投入5.38亿元实施危房改造,38127户像黄邦明这样的困难家庭住上了安全房。

  “积极实施危房改造的同时,对于部分不适宜居住的村庄,我们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解决群众住房问题。”静宁县扶贫办负责人说。

  走进红寺镇魏沟村易地搬迁点,绿荫花丛,掩映着一栋栋红瓦白墙的院落,小院内环境整洁优美,清澈的自来水欢快地从水龙头中淌出,院门外,平整的公路穿村而过,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好一番整洁美观又现代的新农村气象。

  静宁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启动以来,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统筹谋划、精准实施、增收稳搬,全县易地扶贫搬迁1212户5191人,群众行路、饮水、用电、住房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进门住新房,出门都是便利路。近年来,静宁县紧紧围绕“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扶贫目标,在实现建制村100%通硬化路的基础上,持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全力配合国省干线公路实施,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发展,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静宁县新改建公路1296公里。其中新建高速公路2项45.7公里,改建普通国道1项34.2公里,改建普通省道2项64.7公里,改建农村公路1051公里。

  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路网状况的显著改善,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基础保障,也为静宁县高质量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铺就了幸福路。

  兴教育

  脱贫有希望

  “只要妈妈露笑脸露呀露笑脸,云中太阳放光芒放呀放光芒;只要妈妈露笑脸露呀露笑脸,美丽花儿齐开放齐呀齐开放……”

  循着孩子们欢快的歌声,走近甘沟镇祁川幼儿园,空调、消毒保温桶、智能电子屏等各类设施齐全。

  这所依托行政村幼儿园建设项目建成的村级园,于2015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公办日托制村级幼儿园,覆盖了祁川﹑张著﹑靳马三个行政村。

  “我们这里是全村条件最好的地方。” 甘沟镇祁川幼儿园园长李小华说,幼儿园现占地1248平方米,各类设施设备配备齐全,满足当地适龄幼儿入园需求,目前,在园幼儿47人,教师5人。

  2018年秋季学期起,根据地域特点和当地百姓的需求,甘沟镇祁川幼儿园还创办日托园,采取集中加工、分点配送的方式为幼儿提供两餐一点,家长农忙时孩子可以在学校温馨舒适的小床上午休,目前日托幼儿26名。

  “孩子们可以受到优质的教育,但费用并不高。”李小华说,2016年以来,甘沟镇祁川幼儿园全面实施甘肃省减免学前教育保教费政策,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幼儿每学年减免1000元保教费,建档立卡贫困户幼儿保教费全部免除。

  甘沟镇祁川幼儿园是静宁县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目标,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的一个缩影。

  2014年以来,静宁县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高标准建成行政村幼儿园154所,实现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通过实施特岗计划、培训转岗等多种方式选派幼儿园专业教师,使农村适龄幼儿能上好园,保障教育起点公平。

  “我们累计投入资金5.5亿元,对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构建了‘联片互动、资源共享、捆绑考核、协作提高’的城乡一体管理格局,城乡义务教育实现了‘道路通’‘信息通’‘教研通’的一体化均衡发展。”静宁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着力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静宁县把职业教育作为最根本、最长远的扶贫举措,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与主导产业发展良性互动,为地方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可发展”的人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走进平凉机电工程学校,一排排新栽的柳树沐浴着初秋的阳光,傲然挺立。苹果实验基地里,一棵棵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子。教室里,孩子们琅琅读书声传遍校园。

  这座新建成的校区一次建成教学楼、实训楼等14幢,装配理实一体实训室76个,开辟校内外实训基地18个,成为全国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最好的学校之一。

  “我们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对现代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新能源汽车、现代农艺技术等专业方向,同时加大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对接联系,先后与国内16家企业联合举办25个订单培养班,与20多家大中型单位建立长期用人合作关系,为学生高质量就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平凉机电工程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多利说。

  据王多利介绍,该校还开展创业体验项目,建立创业实践基地,近年来,有300多名职教中心毕业生带着技术自主创业致富,其中40多名业绩突出,在致富的同时,辐射带动了当地贫困群众就业脱贫。

  静宁县将教育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开发深度融合,走好产学研联盟与精准脱贫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据统计,2016年以来,静宁县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77万人次,其中培训果农2.2万人次,让每家每户都有了“科技明白人”,有效提升了家庭脱贫致富的能力。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