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0月10日电题:戈壁滩缘何成为“新粮仓”?——解码甘肃戈壁农业背后的“黑科技”
新华社记者王铭禹
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的酒泉市,气候干旱少雨,戈壁广布,耕地资源有限,曾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短板。近年来,当地政府充分利用戈壁面积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大力建造日光温室,逐渐发展出了高产高效的戈壁农业,使万亩戈壁滩成为“新粮仓”。
戈壁滩上崛起万亩“粮仓”
深秋时节,河西走廊层林尽染,美不胜收。在酒泉市肃州区银达镇六分村的戈壁农业产业园内,一栋栋日光温室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棚内的黄瓜、西葫芦等蔬菜长势喜人。
34岁的丁海是土生土长的酒泉人。在他印象中,这片产业园过去还是“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的光景,“一到冬天菜价贵得吓人”,不少人无奈外出务工。
为了生计,“向戈壁要粮要菜”成为当时不少群众的心愿。银达镇农林中心主任李凯告诉记者,在了解到国内外有不少地方在旱地上种出了粮食和蔬菜后,当地政府组织干部外出多方考察,开始挖掘这片广袤戈壁滩的潜力。
李凯说,戈壁尽管干旱贫瘠,但也有突出优势:昼夜温差大,光照资源丰富,年日照小时数达到3000小时以上;地域广袤,能最大限度阻断病虫害传播。这些都为蔬菜瓜果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从2011年起,银达镇通过农户自筹资金,政府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以及贴息贷款等帮扶措施,在戈壁上建起了第一批温室。
2012年,丁海拿出30多万元积蓄,自建了9个日光温室种蔬菜,当年他就尝到了甜头。如今,他的温室不仅大规模种植蔬菜,还成功种出了火龙果、柠檬、无花果等“稀罕物”,发展起了采摘观光农业,成为邻近城镇居民的网红“打卡”地。
从政府支持,农户零星建设,到政府引导,企业、合作社大规模建设,经过近10年发展,昔日的戈壁荒滩已经成为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菜园子”“果篮子”。
目前,肃州区已规划建设了4个戈壁农业产业园,建成日光温室面积2.5万亩,成为西北有名的戈壁设施农业示范县。围绕蔬菜种植,当地还发展了育苗、尾菜处理、蔬菜加工等一批上下游产业,不断助力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
丁海温室大棚里种植的百香果。新华社记者 张文静 摄
“黑科技”助力日光温室提质增效
临近中午,温室内温度不断升高,农户范立德打开手机应用软件,按下卷帘通风按钮,覆盖在棚顶的保温棉布缓缓卷起,室内瞬间凉风徐徐。
在肃州区总寨镇沙河村总寨戈壁农业产业园内,范立德向记者熟练地演示着一座日光温室的智能化操作。在这款App上,还聚合了水肥一体化、室内温度监测等控制系统。通过网络,温室内蔬菜生长、田间管理情况,都可以实时反映到总寨园区技术中心的监测大屏上,可以及时介入管理,当地的种植专家还可以提供远程技术指导。
“以前种玉米,一亩地收入1000多元,而一座大棚一年能收获2茬到3茬,收入3万多元。”10多年前,范立德回乡承包大棚。如今,他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还成立了合作社,带动其他农户增收致富。
戈壁种菜,水是关键。肃州区政府将珍贵的祁连山冰川融水,通过水渠、管道输送到园区,再结合膜下滴灌、微喷等节水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总寨戈壁农业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闫生军算了一笔账,同样种一亩黄瓜,在大田种植一个生长周期需要用水近3000立方米,而一座温室大棚1.5亩地,使用同样的水量,不仅能快速长出一茬黄瓜,还能套种豆角等作物,产量大幅提升。
闫生军说,目前在一座普通温室大棚内,使用的各项技术达到27项,其中各类专利技术11项。正是一众“黑科技”的运用,为戈壁持续增产“保驾护航”。
丁海在温室大棚里摘桃子。新华社记者 张文静 摄
既要种得好,也要卖得好
凭借先进的科技手段,戈壁日光温室种植的蔬菜品质高、口感好,市场前景广阔。然而,好产品不等于好商品,这些品质优质的蔬菜过去很难卖上好价钱。
闫生军说,错峰种植、反季节销售,是戈壁日光温室蔬菜的特点。每年冬春季节,市场蔬菜少,能卖出好价钱,而一到夏秋季节,大量耕地蔬菜上市,温室蔬菜不得不与这些蔬菜“同台竞技”。
“以黄瓜为例,冬季一斤批发价能卖到四五元,而夏天批发价一斤仅1元左右,还是价钱好的时候。”闫生军说,关键在于缺少产品认证、品牌建设以及仓储、冷链运输。
李凯表示,产品最终要销售出去,还是要靠品牌、品质和品种。种得好不行,还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经营模式,包括仓储、冷链运输、产品认证、市场营销等众多环节。“现在品种的问题能够解决,品质能保证,但品牌问题还要持续加强。”李凯说。
目前,当地政府正引导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加大品牌、商标、产品的认证和宣传,认证各类无公害农产品30多个,戈壁雪润、戈壁绿产、敦煌飞天等名优品牌逐步打响。一批冷库、仓储、冷链等设施也在加紧建设,增加向东部发达地区销售力度。戈壁农业正朝着高效、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前进。
相关新闻
- 2020年10月14日【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 河西走廊秋季压沙全面展开
- 2020年10月13日【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静宁:发布脱贫攻坚成就
- 2020年10月13日【中央媒体看甘肃】“惊心动魄”的日子,为什么让老百姓叫好?
- 2020年10月13日【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康县岸门口镇:从小事着手推动文明实践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