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全国矮砧苹果标准化生产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平凉市灵台县举行。艾庆龙 摄
中新网甘肃平凉10月14日电 (艾庆龙)“果园面积超22万亩,果品总产量连续4年保持在18万吨左右,年产值达到9亿元。”14日,甘肃平凉市灵台县委书记刘凯介绍说,该县发展苹果产业已有50多年,改变了产量低、质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低的传统乔化建园模式,通过矮化砧木嫁接苹果品种使树体矮化,并适当密植栽培,从树大无果逐步过渡矮树金果。
图为果农进行摘袋,为采摘做最后准备。艾庆龙 摄
当日,全国矮砧苹果标准化生产学术研讨会在灵台举行,刘凯骄傲地说,果品收入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成以上,超2万名贫困村民依靠苹果产业实现脱贫。
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7万亩,素有“陇东粮仓”之称的灵台县,因有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等优势,被划定为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优势区。
其实,拥“黄金地域”优势的灵台,在发展果品产业并非一帆风顺。老果农董风回忆说,此前,采用传统乔化建园模式,需尽心呵护果树7年之久,尽管如此,树大不见果也是常有之事。
“以前,每亩土地栽植50多棵果树,树干粗大,枝繁叶盛,使机械设备无法入园作业。”在董风看来,“乔化模式”下的果树,实质上还是属于靠天吃饭。
图为灵台所种植出的苹果。艾庆龙 摄
21世纪初,灵台县转变了传统乔化建园思维,在甘肃率先引进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经过连续十多年的发展,2020年4月份,经国家标准委批准,灵台成为全国第二、甘肃省首家国家级矮砧苹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
眼下正是苹果收获季节,记者随团来到灵台县黄甫生态山地矮砧苹果示范园,村民们穿梭于果园之中,操作着机械,进行摘袋,为采摘做最后准备。
该示范园负责人的卫元庆,也是矮砧密植栽培技术的“宣传员”。“推广新技术之初,困难重重。”他坦言,当地虽是苹果生产优势区,但水资源相对匮乏,并常年种植树木,土壤肥力递减,加之,村民习惯于“乔化”,不愿也不敢尝试。
2013年,在当地官方支持下,卫元庆在1千多亩的土地上进行换土增肥,采用新技术种植了10万棵果树,进行“试错”实验。
“海拔和气候变化,涉及种植细节需进行调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卫元庆介绍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两三年的实验,摸索出一套完整的种植标准,香甜可口的果品直供深圳,市场价格每斤可达15元,这也吸引越来越多村民尝试采用新技术种植。
如今,膜下滴灌设备、土壤温度监测机、有机质分析机……多种高科技设备分布在果园内,为矮小且结满苹果的树木服务。
其实,黄甫生态山地矮砧苹果示范园的发展也是灵台果业产业发展缩影,目前,该县累计定植矮化果园9.78万亩,果品畅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出口到尼泊尔、越南、印尼等海外市场,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上升。
“灵台县是平凉市果品产业发展的后起之秀,也是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催生新模式、探索新机制的‘前沿阵地’。”平凉市委常委、副市长唐如海评价说,灵台县国家级矮砧苹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已列入第十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发展现代果业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10月15日【中央媒体看甘肃】陇南成县驰援青岛城阳共战“疫”
- 2020年10月15日【中央媒体看甘肃】“云崖”秋韵
- 2020年10月14日【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西峰农户肉兔规模养殖:“蹦”出一条脱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