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坤宁 田野 李婧璇
“书院就在家门口,一有空闲就去看看,学到了好多知识,是书院让我的日子越来越好。”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金塔镇红光村的陈光菊是当地一个普通的特色林果种植户,家中种植了近6亩的桃树,还开办了一个“巧婆婆农家手工黑醋”作坊,年收入10多万元。
“我能够把桃子种好,把黑醋销售好,书院功不可没。”9月20日下午,陈光菊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有空闲,自己就会来书院看书,“桃树的病虫害防治,黑醋制作、销售,我都在书中找到了办法”。
陈光菊口中的书院正是金塔镇红光村的农家书屋——锦绣书院。这里是红光村养殖、种植大户的“技校”,老师学生们的图书馆,是全村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乐园。
书院由金塔县畜牧中心退休干部、87岁的张永忠于1995年创办。这位老共产党员放弃了安逸的退休生活,自筹1.2万元,改造维修了自己地处城郊的旧平房,建成现在的农家书屋。为了让当地群众更好地享受文化的滋养,几十年下来,他几乎用尽了自己的退休工资。
9月28日,张永忠老人永远地走了!他生前曾说:“作为党培养教育成长、靠社会主义享福的老党员,不仅在有生之年为党工作,还应考虑身后留点什么。”
张永忠生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退休后,看到村里的孩子们和村民非常渴求知识,就决心投资建个书屋,让自己“退休不退色,老有所为”。目前,这座书屋已成为当地集读书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公益文化设施。
张永忠生前向采访团讲述书屋的故事。吴林峰 摄
25年来,不论春夏秋冬,张永忠都要到书院转转看看,确保书屋的借书、看书活动不间断。书屋里分门别类地摆满了5000余册图书,从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到法律哲学、医药科学、农业科技、少儿读物应有尽有。为了吸引更多的人走进书屋,爱上阅读,张永忠还将书屋打造成输送文化的主阵地,为他们建起了一个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休闲娱乐的精神家园。近10年来,书屋的读者中已有50多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一人还考上了北京大学。
“我喜欢这里,我们每天放学后就到这里来看书、做作业、打乒乓球……张爷爷会看我们的作业,给我们讲故事,还给我们端来好多水果、糖果吃。”红光村北苑小学三年级学生杨真、杨雅琪是书屋的常客。杨真两岁多就跟着奶奶来这里,书屋已陪伴了她6年多。“我喜欢看漫画书,还有《汤姆叔叔的小屋》,读书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习也进步很大。”
“妈妈下地干活,回来很晚,我就来书院做作业。爷爷可高兴了,我们考试成绩不好,爷爷会安慰我们,让我们开心起来。”杨雅琪说,在书屋里,能看到好多有趣的书。
“用好农家书屋,是父亲一直叮嘱我们的。”张永忠的儿媳马新芳在金塔县新华书店工作,平日里帮助年迈的公公管理着书屋。“公公身体一直不好,但不管阴天刮风下雨,他每天都坚持来书屋。”她记得,在书院建设中,公公生病了,但他舍不得拿一分钱去治病。“勤俭节约,自己动手干活,将能改造利用的场地、旧房、家具充分改造利用,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动手干。”
张永忠生前曾说:“我在干自己喜爱的一件事,希望有生之年看到‘书院’办成美丽的‘书苑’,为建设美丽金塔增光添彩。”相信,他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相关新闻
- 2020年10月21日【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定西:马铃薯丰收 延伸产业链带动农户增收
- 2020年10月21日【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马铃薯产业实现全产业链集群发展
- 2020年10月21日【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瓜州:牧草种植带来好“钱”景
- 2020年10月20日【中央媒体看甘肃】东西部“携手”成就好光景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