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省外媒体看甘肃

【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省纪委监委创建扶贫(民生)领域监督信息平台 让扶贫账本明明白白

 2020/10/27/ 16:52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张 洋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7日   第 19 版)

  本报记者 张 洋

  图①:甘肃陇西县菜子镇菜子村村民曹建新用平台查询补贴发放情况。  本报记者 张 洋摄 

  图②:甘肃省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对平台数据进行分析。  王 衡摄

  扶贫资金的规范、使用,事关脱贫攻坚成效,事关群众获得感。扶贫资金种类多、科目细,跟进监督难,容易滋生虚报冒领、优亲厚友、贪污侵占等腐败现象。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督,确保每一笔扶贫资金都明明白白,让贫困群众得实惠,是摆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课题。

  近年来,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关于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部署要求,甘肃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利用各方资源,创建甘肃省扶贫(民生)领域监督信息平台,积极破题并取得明显成效。如今,只要在平台上输入姓名,就能查到该姓名下享受了哪些资金、数额是多少等详细信息,如有异议可一键投诉,有效遏制了扶贫资金的“跑冒滴漏”。

  晒明细,促干部干净做人、清爽做事

  “对着哩!对着哩!” 10月13日下午,陇西县菜子镇政务服务中心,69岁的曹建新老人来咨询补贴发放的事儿。只见工作人员指引他在一个终端平台上刷身份证,平台页面随即跳出“发放明细表”:城乡低保,2020年5月6日发放,金额1272元;残疾人两项补贴,2020年4月26日发放,金额100元……每一项都清楚明了,每笔钱都分毫不差,还能看到相应的政策依据,曹建新老人连连称是。

  工作人员查询的平台就是甘肃省扶贫(民生)领域监督信息平台,它将发放给群众的扶贫资金在互联网上逐笔公示。

  “我们运用科技手段,打破信息壁垒,归纳梳理各类扶贫政策,努力实现资金全公开、监督全覆盖。”甘肃省纪委监委信息技术管理室四级调研员刘黄说,平台于2017年底开始筹建,2018年在定西市开展试点,2019年7月正式在全省推广运行。截至目前,该平台横向上汇聚了17个部门、138类资金,纵向上打通了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各个层级,已录入4.3亿余条资金信息,覆盖2240余万人,涉及资金2440余亿元。

  西和县洛峪镇纪委书记马腾说:“以前,扶贫资金主要采取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方式,群众还得专门跑到村委会看,有时风一刮、雨一淋就揭掉了,有的人未必能看到。如今,哪怕是常年在外地务工,只要戳戳手机,就可以随时查询。扶贫资金公开透明,大大减少了腐败寻租空间。”

  更没想到的是,通过平台,群众还可以看到别人的钱发得合不合适。陇西县巩昌镇西郊社区居民王路平就向记者展示了她的朋友赵某、李某的相关补贴领取情况:“如果有人领了不该领的钱,我们通过这个平台,也能查得到、看得见。”

  对此,陇西县菜子镇东风村党支部书记汪峰深有感触:“以前发补贴,有的村民群众会猜疑基层干部在发放金额上有克扣,在发放对象上有偏私。也有一些人为了领到钱,主动和基层干部套近乎、打招呼,滋生不正之风。如今平台让一切一目了然,群众监督也有了抓手,督促基层干部干净做人、清爽做事,干群关系更密切了。”

  筛问题,让职能部门把工作做在前面

  这个信息平台,既是强化监督的平台,也是压实责任的平台。

  记者注意到,群众登录平台后,如果想了解发放政策、标准等详细内容,可以点击发放明细表中的“政策”选项;如果对发放事项、金额等有异议,可以点击发放明细表中的“投诉”选项,纪检监察机关将督促有关部门限期回复投诉、解决问题。

  10月14日下午临近下班时,西和县农业农村局计财股股长成立处理完平台上的一条群众投诉。“群众反映农业保险保费金额不对,其实是对政策不了解,保费一部分由个人缴纳,一部分是政府补贴。”成立一边介绍线上回复情况,一边展示线下调查情况:“每份调查情况都盖了公章,每个回复都认真负责,必须得到纪检监察机关认可和群众满意,否则就会被驳回。”

  对此,西和县洛峪镇马河村村民马建文有发言权,他曾经因为未收到一笔3000元的惠农补贴,在平台上按下了“投诉”项。有关部门随即调查发现,由于前期信息登记错误,这笔钱打到了另一个同名同姓的人的银行卡里,没几天,钱就物归原主了。“这个平台真管用!”马建文说。

  回复投诉、回应关切,是平台推动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维护群众利益的一个方面。帮助职能部门精准发现问题、把好扶贫资金发放关,平台同样大有作为。

  以城乡低保的审批发放为例,首先是村里依程序确定低保对象,每月还要依据实际情况,对人员名单、低保等级进行动态调整;然后是乡镇、民政部门依次审核;最后由财政部门核准发放。在审核阶段,面对厚厚的一大本花名册,如何做到精准监管、杜绝虚报冒领?

  事实上,信息平台为基层单位开通了“资格预审”功能,可以通过平台集纳的房产车辆信息、工商注册信息、公职人员信息等一系列基础信息进行发放人的资格审查。陇西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何永田告诉记者:“我们只要按照资金的类别,依据发放政策设定好条件,然后导入花名册,就可以自动筛查出问题名单。一经发现,立即责令乡镇、村干部重新核查。”

  “等到资金发放后,我们再及时、正式录入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纪检监督。”何永田补充说,“实践证明,与其事后被投诉,整改回应问题,不如做好事前把关,主动发现问题,工作效果、群众感受很不一样。所以在这个平台的倒逼作用下,我们越来越重视信息采集、资格审查的准确性,前期工作做好了,资金发放就不会错,群众也就满意了。”

  随着基础信息、扶贫资金信息的大量录入,甘肃省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构建起各种数据比对模型,可以精准筛查出一些可疑资金、问题线索,综合研判出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廉政风险点,从而实现筛查后再筛查、对监督再监督,严肃追责问责。有数据统计,发挥平台作用,有547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上缴和追缴违规违纪资金4261万元。

  “互联网+”,使监督更细、更实、更彻底

  走进西和县洛峪镇马河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张巨幅表格占据了整个墙面,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全村人的姓名、产业就业情况、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项目落实时间、每月收入监测情况。表格里还有零星的小红三角形,对应农户的收入出现波动,提示要重点关注、帮扶。

  “收官之年不容松懈,监督执纪更要紧紧跟进。”甘肃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王锦玉介绍,当前要采取更加高效管用措施办法深化专项治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有力护航脱贫攻坚。比如,省纪委监委对8个未摘帽贫困县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工作要一督到底;加强对75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后“四个不摘”情况的监督;对近3年扶贫领域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集中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形成有力震慑。

  深化“互联网+”,构建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清单,是甘肃省正在开展的一项工作。“资金发放、项目建设、政策落实情况,本质上是权力的运行状况。所以我们正在探索建立完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办事流程图、监督方法清单等,并且将来都挂在平台上,作为一项重要的功能应用,促使监督更细、更实、更彻底。”陇西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文卿说。

  刘小龙是西和县石堡镇张刘村的乡村医生,平时和村民打交道多,村民们也信任他,镇政府选聘他为廉政义务监督员。他说,干好监督员,平台就是最好的帮手。“平台绝对可信、绝对管用!早些年我学医,贷的精准扶贫款5万块钱,到现在都还有记录。”

  有了平台,为什么还要选聘廉政义务监督员?西和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包高侠介绍,监督员可以帮助群众开展线上监督,加强扶贫资金信息的日常检查,加强对群众投诉的跟踪督办,还可以拓展监督方式、监督内容,同步开展线下监督,发现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从而构建起更加立体、多元的监督网络。

  皮沙发、大彩电、热炕头……西和县洛峪镇马河村袁永杰的家里,处处洋溢着幸福。今年5月,他终于脱了贫,现在屋后养着一头牛、田里种着板蓝根、辣椒,他细数着这些年领取的各种扶贫、惠农补贴,满脸笑容地说:“最初知道这个平台的时候,还挺新鲜的,经常登录查询,后来慢慢就看得少了。有党的好政策,各级干部都真心帮扶,不会有错的!”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