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凝心聚力抓落实】
永昌六坝 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开栏的话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立足长远,擘画了我国未来五年以及十五年的发展蓝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从今天起,甘肃日报开设“凝心聚力抓落实”专栏,组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围绕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倾听基层心声、挖掘基层经验,反映我省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实际举措和生动实践,汇聚起奋斗“十四五”的磅礴力量,奋力开启新的征程。敬请关注。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谢晓玲
初冬,在金昌市永昌县六坝镇七坝村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园区,一排排高标准日光温棚整齐排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每天照顾它们,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温棚中忙碌的村民杨国生笑着说,“我种的人参果一年收三次,一年纯收入能有五万元左右。有了温室大棚,日子越过越好了。”
一座棚收入几万元,是杨国生以前完全想不到的事儿。曾经的七坝村干旱、缺水、少耕地,是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近年来,六坝镇依托海量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模式,带动全镇12个村发展日光温室近1500座,果蔬产业蓬勃兴起,村民们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
“贫困户致贫返贫多是因为缺少脱贫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六坝镇党委书记尚立明说,六坝镇立足实际,依托资源优势,把发展高效节水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点,按照市县聚力打造菜草畜高品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现代丝路旱寒农业,发展壮大菜草畜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2019年,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06元,今年又提高了一些,稳定超过40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3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彻底斩掉了“穷根”,告别了贫困。
尚立明介绍,除了高原夏菜,六坝镇立足当地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牧草产业,畜牧业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全镇牧草种植面积近7.2万亩,规模化苜蓿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达16家,牧草生产、收获、加工、储运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舍饲养殖渐成规模,九坝等村羊、牛、猪养殖大户占到全村总户数的四成以上。
“只有发展产业才能让农村在外的能人回乡,让不想、不会、不愿务农的大学毕业生、优秀人才回乡。”尚立明说,在“十四五”时期,发展产业仍然是当地的重中之重——统筹规划、统筹资源,选准脱贫产业,进一步做强高效节水农业,持续巩固戈壁农业成果,探索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充分调动村级党组织自身的积极性,强化村集体的自我造血功能,做到科学布局,走集约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路子;探索人、地、资本的深度融合路径,通过产业开发,让资本流动变成财富,土地利用产生效益,乡村振兴成为可能;创新实施“科技节能、科技便民、科技助农”三大工程,加快推进“互联网+设施农业”暨设施农业物联网项目建设,使农户充分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便捷;加强农业项目全程跟踪服务,甘当“店小二”,提供“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尚立明对未来规划胸有成竹、信心满满。他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家这么重视农村发展,又有很好的政策。我们要抓住机遇,踏踏实实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高起点谋划“十四五”规划,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相关新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