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河西灌区玉米茬地复杂的作业工况。
近日,由甘肃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推广总站与甘肃农业大学主导研发的6款新型残膜回收机,在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龙源村展开现场演示,我省废旧残膜回收农机研发应用推广又迈出坚实一步。
在我省河西灌区,玉米经过捡拾打捆作业后,玉米茬地秸秆残留量大、割茬高、玉米根系发达、地表不平,残膜回收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工况,现有农机工艺水平不足以满足残膜有效回收的需求。
为加快推进我省河西灌区玉米茬地残膜回收,去年以来,甘肃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推广总站设立了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新技术(新设备)研发推广项目,组织甘肃农业大学及省内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农机合作社等,成立了由农艺、农机、推广部门相关专家组成的咨询专家组,展开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废旧地膜回收机械现场演示会。
我省研发的11MFJ-125型双升运链卷轴自卸式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
“我们与有关行业专家及技术人员深入到武威、张掖、金昌等地,进行实地工况调研,了解河西灌区玉米覆膜种植模式、土壤类型、田间管理和机械化收获等玉米生长全过程基本信息,与当地农艺专家、农业环保站专家、种植大户和农机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座谈,争取多角度破解残膜机械化回收难题。”项目负责人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赵武云告诉记者。
面对河西灌区玉米茬地复杂工况,如何实现膜面清洁、可靠起膜、膜茬分离、膜秆分离、膜土分离、可靠脱膜、不停车快速卸膜是残膜回收机研发的难点。
该团队在膜面清洁机理和膜面清洁机理关键部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研发的膜面清洁装置实现了纵垂向方向粉碎秸秆输送,在保证膜面基本清洁的基础上实现了地膜无损;研发的新型起膜茬装置实现了压茬起膜碎土功能,有利于提高残膜的拾净率、降低残膜的含杂率;研发的旋转辊集膜卷捆装置,实现了膜土进一步分离、自动卷捆和液压自动卸膜,减少了卸膜时间,提供了机具作业效率。目前该团队已申报发明专利3件,申报、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件。
破解“白色污染”难题需要系统解决方案,该团队针对河西灌区工况,与当地玉米种植大户、农机合作社展开深入交流,建议规范玉米种植模式,统一所覆地膜宽度、玉米种植行距和覆土位置和覆土量,为废旧地膜回收提供便利。同时,该团队通过研发新型秸秆粉碎捡拾打捆机,为废旧地膜回收提供较好的作业工况。
我省研发的11JMS-1.2型秸秆还田及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
在近日举办的演示会上,6款新型残膜回收机的创新膜面清洁装置、起膜压茬碎土装置、脱膜装置、旋转辊集膜卷捆装置使农机作业性能较以前有了较大提升,成为演示会的亮点。
赵武云表示,在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推广总站的领导下,在咨询专家组的指导下,产学研用创新团队将坚持农机农艺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河西灌区玉米茬地残膜回收整体解决方案,将在粉尘控制、玉米行根茬间残膜清理、机具工作参数和结构参数优化、机具装配工艺等方面开展研究,加快装备升级,助力我省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图片均由甘肃农业大学提供)
相关新闻
- 2020年10月21日甘肃省举办农机事故应急演练活动
- 2020年10月20日景泰开展玉米收获期农机安全检查
- 2020年09月17日甘肃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培训班开班
- 2020年08月06日庄浪:农机护航 夏粮丰收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