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法治

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天水市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工作综述

 2020/12/04/ 08:26 来源:天水日报 记者 何慧娟

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我市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工作综述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何慧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解决纠纷。近年来,我市严格按照“谁管理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原则,各级国家机关和行业部门走进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宗教场所、家庭开展普法工作,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大家对法律知识听得明白、记得清楚,在提高广大群众法治素养的同时,营造了良好的社会主义法治氛围。

  问需于民 量身定制“法治套餐”

  “同学们,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哪些行为会构成违法犯罪?……”11月11日,麦积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召开了一场深刻的法治教育报告会,市公安局麦积分局社棠派出所民警针对学生心理特点,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真实生动的案例,宣讲了与校园、学生相关的法律知识,分析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并告诉同学们如何加强防范。

  而不久前,秦州区七里墩街道办事处海林社区开展的“法律进社区”普法宣传活动刚刚结束。“社区人员比较复杂,针对下岗职工、社会闲散人员、流动人员等重点群体,我们每个季度都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同时我们还建立了社区调解委员会,针对房产矛盾、婚姻纠纷、赡养老人等方面问题进行调解。”海林社区主任于亚江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把法律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我市各机关单位和各行业部门针对行业不同法治需求,量身定制了一系列分类别、个性化的“法治套餐”。

  “针对法律进机关单位,坚持完善法律知识讲座、培训和考试考核制度,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依法执政、执法为民理念;针对法律进乡村,组织开展送法下乡、法律服务进农家、送法进农户等活动,切实加强农村广播网站、法律图书角、法治宣传栏等建设,在开展法律服务和矛盾纠纷调解中以案说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法律知识;针对法律进学校,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建设,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针对法律进企业,建立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素质,推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提高依法治企能力水平。”市司法局副局长权亚飞说。

  内容“接地气” 普法也要喜闻乐见

  “诈骗危害可真大,哄你转账掏腰包。中奖退税送便宜,哄你汇钱是目的。个人信息要保密,密码账号管仔细……”这是今年6月武山县公安局民警创作的顺口溜《武山公安教你防电诈》,用通俗易懂、便于记忆的方式,在寓教于乐中将法律知识宣传到群众心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持续深化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我市充分运用乡村文化舞台、节庆晚会等平台,开展法治文化送戏下乡、法治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活动,通过小品、快板、说唱、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法律送到群众中,不断提高法治文化渗透力。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司法行政系统组织开展了疫情防控法律知识宣传,编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法律风险提示汇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法治宣传手册》2.5万册,发放给市县区机关单位、村,及时普及疫情防控相关法律知识,为深入推进疫情防控营造了良好法治宣传氛围。

  “市西秦腔研究院结合疫情防控创作的快板《战疫》、秦腔《英雄凯旋》,营造了疫情防控法治宣传氛围。市公安局反诈MV《骗局》《武山公安教你防电诈》等作品,利用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形式,切实增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秦安县创作的普法情景剧《谁分了我的征地款》,以重点工程征地拆迁为切入点,通过农民群众遇事找法、学法、用法等真实情节,展现了法治建设背景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的提升。”权亚飞说,“这些群众性法治文化作品让群众在寓教于乐、润物无声中接受法治文化教育。”

  创新载体“互联网+” 助推法治建设

  “石霞霞同学在2020年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答题活动中获得‘最强大脑’称号,特发此证,以资鼓励!”今年10月底,就读于秦州区平南中学高一的石霞霞通过网络学习相关禁毒知识后参加答题活动获得满分。记者了解到,与石霞霞一样,今年我市各县区所有在校学生都通过网络平台学习了禁毒知识,参与率100%。这只是我市通过“互联网+”助推法治建设的一个缩影。

  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禁毒知识普及和竞答活动,让学生对毒品预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扩大了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覆盖面,这种方便快捷的普法形式提高了学生成就感,调动了大家积极性。

  “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充分依托现代网络和新媒体,加强网站、微博、微信等载体运用,在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开办普法宣传专栏,依托普法公众号、微信群、今日头条等新媒体普法平台,及时推送国家时政、法律法规、工作动态等,扩大了法治宣传教育影响力。”权亚飞说,2016年以来,全市各类普法公众号发布信息4324条,微信发布信息2123条,中国普法网转载17条、甘肃司法网转载220条、甘肃丝路法雨转载360条,通过各网络平台及时宣传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普法工作典型经验,为我市营造了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

  普法有阵地 群众在休闲中接受熏陶

  走在秦州区七里墩街道办海林社区,随处都能见到普法宣传牌。据了解,该社区不仅设立了普法课堂、普法图书室、普法宣传栏、普法长廊等宣传载体,还在天河广场、驻区单位、沿街商铺、居民小区制作LED屏全天候滚动宣传法律知识。“广场、小区、街道都能看到法治宣传标语,我们在休闲娱乐、欣赏风景、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经意间就能学到法律知识。”社区居民马海军说。

  “海林社区依托党建联盟优势,立足实际,不断探索党建引领民主法治新模式,初步形成了全民参与的民主法治综合治理格局。”于亚江告诉记者,该社区还成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主要承担人民调解、法治宣传、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工作,为群众撑起了法律维权“保护伞”。

  近年来,我市按照“法治文化一地一品工程”原则,加强城乡广场、交通干线等场所普法宣传阵地建设,相继建成了一批法治广场、法治公园、法治长廊、法律图书角等;各县区因地制宜,加大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公交移动电视等动态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开创了法治文化建设新局面。

  目前,全市共建立普法电子显示屏301个、机关单位法治宣传栏或宣传园地288个、法治文化公园(广场)6个、法治文化长廊85个。同时,市、县、区在辖区公园、广场、沿街绿化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文化建设,形成了法德并治的良好格局,使群众在生产生活、休闲娱乐中耳濡目染地接受法治熏陶。

  城镇乡村全覆盖 法治宣传常态化

  “普法宣传是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可以说司法执法过程本身就是普法,因为司法执法部门在案件审理、行政执法过程中开展以案释法,也是向社会公众普及法律知识,解答相关法律问题。”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副科长侯耀丽说。

  据了解,紧扣节点促宣传也是我市普法宣传工作重点。各相关部门以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统揽,充分利用农民工法治宣传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际禁毒日、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大力宣传维护国家安全、推进社会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组织集中法治宣传活动310余场次,发放普法手提袋、纸杯等8万余份,扫黑除恶法治宣传折页3.2万册,营造线上线下联动、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氛围。

  与很多城市居民相比,农村群众普遍存在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我市普法宣传走进田间地头已成常态,真正做到了城市乡村全覆盖。

  为了使城乡群众共享公共法律服务,我市通过优化法律服务资源配置,建成7个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1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2612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我市还结合“依法行政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结合“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建设安全文明和谐校园;结合“诚信示范企业”创建,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化;结合“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提升乡村(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全市累计发放各类普法读本15.9万余册,重点对象法治宣传教育80万人次,覆盖面和影响力持续扩大。

  “下一阶段,我们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创新载体方法,进一步深化‘法律八进’活动,不断提升全社会依法治理法治化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法治保障。”权亚飞说。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